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一手,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貞、李敬業向洛陽進軍的同時,百騎、千牛衛、羽林衛軍騎四出,拿著監國加印的刑部文書,長安等地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大搜捕。
自永徽六年,武氏成為皇后以來,所有明裡、暗裡投靠武后的官員,不論品秩、不論出身,盡皆奪職,交刑部大獄,聽候處置。
當然,這暗裡的人,多數都是北門學士暗中發展來的,李顯在此事上居功至偉,他控制暗子,為三法司提供了名單及關鍵的證據。
可名單中首要的兩人,武承嗣、武攸宜卻沒能歸案。李顯就這麼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從他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對此,李光順非常的不理解,所以特意讓人把英王請到了宣政殿。
“七叔,你想什麼呢?”
“來,你看看,這些本章,都是三法司的官員彈劾你的!”
李光順就想不明白了,七叔與武家的這些表兄弟,從來都是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怎麼到這時候,又顧念起母族之情了呢?
可李顯卻不慌不忙的擺弄燒沸的茶水,倒了一杯,輕輕吹了幾口,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七叔!”
被李光順這一嗓子,燙到嘴的李顯,等著大侄子一眼,沒好氣道:“催什麼催,你就不能讓你七叔喝口安生茶嗎?”
李光順讓他懟的一愣:“可!”
放下茶盞,李顯搖了搖頭:“你知道你父皇為什麼獨喜三郎嗎?”
額,這個道理,李光順從小想到大,在他們還是小的時候,兄弟們之間才能沒什麼高低之分,也沒見三郎有什麼不同,可孝仁皇帝就是喜歡他。
長大後,三郎做了皇帝,允文允武,治國安邦之才凸顯出來,他也就只能歸根於父親慧眼,早早就看出來了三郎非凡的潛力了!
可李顯卻搖了搖,他跟李賢從小一起長大,六哥是什麼脾氣,他再清楚不過了。對待臣工尚且宛如春風,更別說對自己的親骨肉了。
之所以他如此的偏向三郎,就是因為李守義的肩膀足夠寬,心胸足夠大。遇到再大的事,他想的不是事情又多麻煩,而是如何去解決。
作為帝王,這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李光順沒有,所以即便是長子,他也被棄選了。當然,李顯也沒有,所以高宗並不怎麼喜歡他,也從沒有想過傳位給他。
“好吧,就算你說的對,那跟這事有什麼關係嗎?”
“太有關係了,而且放走他們,是題中應有之意。”
武承嗣就是廢物,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就算當了宰相,他也是個睜眼瞎,正經事根本就指望不上。他這種人,到哪,哪兒壞事。
武承嗣就是個陪襯,放走武攸宜才是重點。放眼目前的局勢,東都最缺的是什麼?就是武攸宜這樣能征善戰之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能多苟延殘喘幾日。
將軍,尤其是有能力將軍,在這種情況下,武后能招攬到麼?不可能,而同族出身的武攸宜,對他們便如救命的良藥,一定會被重用。
“是啊!這個道理我能不明白嗎?要不然我找您幹嘛呢?我的七叔!”
“這場清洗是絕對的史無前例,陛下既然決定動手了,就不會心軟。”
也就是說,武攸宜死定了,即便他什麼都不做,就因為他姓武,他都死定了。所以,他是鐵定要幫武后的,有他在,東都軍隊就能給平叛的軍隊,造成更大的殺傷。
抿了口茶水,李顯吧嗒一下嘴:“是啊,東都的那些人,也會這麼想,這就對了!”
但李顯要說一句,有些事,表面上是這樣的,但結果卻未必如意。就說武攸宜吧,那些人寄予的希望越大,他們的失望也就越大。
在東都之戰的最關鍵時刻,武攸宜便會倒戈。迎王師入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