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一章 伐武,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揚州大都督府-正堂
長史陳敬之,司馬唐之奇,司漕杜求仁,司法參軍魏思溫,記室參軍-駱賓王,錄事參軍孫處行及大都督府所轄各州文武官員六十三員,侍立正堂。
大都督-李敬業向諸官言明,最近流言洶洶,在出兵前,李敬業還向諸官傳閱了,從西北前線傳回的秘旨,上面字跡是皇帝親筆,且加蓋了玉璽。
這就從正面說明,皇帝西征駕崩的謠言,乃武氏一族的逆黨所為,他們趁著陛下遠征在外,企圖混淆視聽,篡權奪位,毀我大唐江山。
身為國家勳臣,受高宗,孝仁皇帝恩遇,李敬業自然不能置之不理。況且,他還有一道皇帝出征前,秘發來的聖旨,令其附從越王,聽候討伐命令。
長史陳敬之也展開聖旨,請諸官上前檢示,聖旨真偽。
確認無誤後,李敬業從帥位上走了下來。沉聲道:“老夫今年五十有四,年近花甲,一生建功有限,卻身居高位,皆賴我聖天子之恩惠。”
“主憂臣辱,主辱臣死,為君排憂解難,乃人臣之分。昨日本帥接到了越王的軍令,故今招諸君,共同扶保我李唐社稷。諸君,可願相從?”
兩道旨意都擺明了,而且證實了天子無恙,諸文武官員,哪裡有理由不順從,是以,盡皆拱手肅聲附和:謹遵大都督之令。
見諸文武皆無異議,李敬業抬了抬手,記室參軍-駱賓王則出班,從袖子裡掏出一份早已準備好的檄文,郎聲誦讀。
檄文曰: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庭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踐元后於翬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
武氏一族及從諸官,微賤無功,賴裙帶之力,而居高位,尤不知足。今借我君為國遠征之際,攜東都之兵,假拖君王之死,欲行篡國之事。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今奉天子御旨,從屬越王,提揚州三府之兵,爰舉義旗,誓清妖孽,鐵騎成群,玉軸相接。......,移檄州郡,鹹使聞知。
長史陳敬之,是隨後宣讀率領,令尉遲昭、韋超為前軍,李崇福、李宗臣領左右兩軍,蘇孝祥為後軍總管,李敬業自領中軍,盡起三府之兵,兵進河南道,直撲虎牢關。
隨後,陳長史也向諸官通告,越王貞已集諸王所領之軍九萬,並長安守軍一部三萬,共計十二萬兵馬於潼關。也就是說,此次討逆的總人馬,共計二十七萬,是東都之兵的三倍。
“二十七萬大軍!恩,不錯!”
“自打長孫無忌、褚遂良被她玩死,老夫就盼著這一天了!”
“武氏外戚,噢,尾巴都翹上天,用下眼皮看人。好啊,這次老夫倒要看看,他們還有什麼可牛的。”
不僅是李敬業,受了半輩子武氏的氣,對她甚為不滿。
遠在潼關的李貞及一些宗室子弟更是如此,自從二聖臨朝以來,在武氏的讒言之下,他們過的都是什麼日子。
皇帝繼位了,好不容易等來一位願意厚待他們的,附逆武氏的武三思等人,竟然四處宣揚,聖躬駕崩意欲篡國。已經到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程度。
看著宗室子弟及諸將義憤填膺的模樣,李貞與李慎、李仁相覷一笑。他們當然會把“春秋筆法”把事情的引子掩蓋,而且內心毫無負罪感。
雖然誘餌是他們放的,但要是魚沒有野心,也不會有今日之禍,不是嗎?
潼關守軍正堂,左側是以紀王李慎、吳王李仁為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