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二章 即將拉開的序幕,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的脾氣擺在面上呢!他要辦的事,誰也攔不住。
中書令顯然就是為皇帝打前站的,他說的話誰都知道是皇帝的意思。
按理說,下面的走向,就應該是皇帝乾綱獨斷,大行貶低之事,哪怕士子們鬧起來,也儘可以用軍隊去鎮壓。
但皇帝就是含著不說,中書令也開始抱著笏板眯著,搞得臣工們皆不知所措。
最後,還是劉景先出班,建議聖人允許臣工上書,自言其事,既審視自身,也為新政添磚加瓦。
他引用的“新政”挺有意思,皇帝登基的新政,不是大修黃河,整飭軍務嗎?
哦,明白了,皇帝是這先抑後揚,沒太皇太后在後面,他的翅膀硬了,搞新政再不需要遮掩了,要大刀闊斧的展開了!
這是好事,對國家社稷來說,能夠保持一定的活力,正常發展下去;對於臣工們來講,也是晉升的最佳時機,皇帝對進言有功者,可是不吝賞賜的,比如鐘相。
而在李守義的眼中,不管是在高官厚祿的誘惑下,還是出於對君父社稷的忠心,只要能有良言上奏,便是好事。尤其是那些,與他的心中新政大致相同的。
宣政殿
盧明玉在煮茶的同時,也是不住的搖頭。皇帝這脾氣真是死性不改,他要是看到好文章,那真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時候,明玉也想不明白,明明政事堂有那麼多閒人,完全可以讓他們整理一番,再呈上來,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可他偏偏不,堆成小山的本章,一本本看,還樂在其中。
“陛下,歇一歇吧!”
接過盧明玉手中的茶盞,李守義笑道:“華蘭,有些事是不能假於人手的,尤其是這種關乎社稷前程方面。”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可施行的時候,卻只是看那些別人想讓他們看到的事,制定的政策,也往往忽略了大部分的真實意見。
這也就喪失了廣納民意,摸底調查的初衷。李守義的旨意說的很明確,七品以上文武官員,皆可上書。而且,每一份他都會仔細閱讀,那這其中有很多都是應付了事的。
“孝仁皇帝在世時說過,一個國家興起有它特定的歷史條件。想要保證它永遠年輕,卻要嘔心瀝血!”
“守成之君為什麼難做,就是因為千篇一律,永保一顆持平之心。是啊,十年如一日,太難熬了。”
李守義是個急脾氣,絕對是那種“一百年太久,只爭朝夕”,在戰場上他也是敢拿自己的性命去賭的人。
是啊,他什麼都敢賭!可當了皇帝,他才真正明白,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
過去他認為先帝執政中存在的瑕疵,也顯得不那麼重要,三十四年如一日的把控國家的控制權,並不簡單。
李守義還年輕,閱歷經驗都有所欠缺,毫不客氣的說,他與太宗皇帝之間的差距,是量變的。而要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他需要海量的人才,這與吏部尚書-馬載擔心冗官的問題截然相反。
說的更形象一些,朝廷可以看成欽天監的渾天儀,想要保證永遠穩定運轉下去,必須保養好所有的零部件。灰塵、鏽跡,都會對他產生影響,李守義要做的,就是擦拭它們。
“你看左肅政大夫-騫味道的這本就很有意思。強化皇權、打擊朋黨、控抑宦官、治吏親民四策。”
騫味道的本章,是今天李守義看到的,最有建設性意義的奏本,這四條都切中要害,每一項都是治國必須的。尤其打擊朋黨、控抑宦官,這兩條,最合他的心意。
倚在奏本堆裡,喝著皇后煮的茶,李守義晃著脖子說道:“朕就要這樣的金玉良言!比每天聽鍾紹京、武承嗣拍馬屁強多了。”
話是這麼說,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