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七章 酒宴中的尷尬,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宮-麟德殿
今兒皇帝賜宴,宴請的清一色是武將,菜式也超過以往的標準,珍饈美味,那是應有盡有。從菜式就不難看出,皇帝這次真是花了心思的。
有黑齒常之、劉敬同、薛訥、秦善道、李思文、李文暕、崔智聅、李多祚、王晙、曹仁師、張玄遇等大將,也有郭元振、張仁願、姚崇、宋璟、張說這樣後起之秀。
主管兵務的宰相-兵部尚書岑長倩,與兵部郎中-蘇踐峻,拿著軍事學院初本,向皇帝陳奏。諸將旁聽,也是頻頻點頭,這主意太合他們的胃口了。
歷朝歷代的帝王,對將軍們的態度,從來都是既用且防。將軍們能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就算不錯了,連衛公那樣的完人尚且常憂,更別說他們了。
從來沒想過,哪個皇帝能如此的信任武將,竟然願意建立一所專門培養武將的學院。這完全是把兵的地位,提升到了與士一樣同等,這對他們是多大的恩寵。
可有一點,諸將不太明白,就是有關於政審的,入校者,三代良家;胡人者,父子兄弟需滿服役二十年。
關於這個,岑長倩是這麼解釋的,軍事學院是為我軍專門培養將領的學院。他們今日是學兵,明日就是將軍,大將軍,甚至主管兵務的宰相。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保證領兵的將領,身家清白,忠君報國,是頭等重要的條件。
出身根紅苗正,再經過相應的訓練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上保證配屬到軍隊的軍官沒有問題,保證國家有一支永遠忠誠的軍隊。
當然,要保證這些樹苗不會長歪,還要依靠再做的諸將,在他們還為成材之時殷勤澆灌,成材之後循循善誘。
皇帝依然批准,軍事學院的教員中,除了常駐的將領外,朝中、邊境的將領,也會輪流入校,向學兵們傳授作戰知識。
岑長倩的話說完,李守義也端起酒盞,與滿是笑容的諸將舉杯痛飲一樽。
是的,永貞一朝的新政,大多數是關於內政的。這是因為國家想保持活力,必須剔除雜質,保持朝廷在百姓面前,絕對的公信力。
可他是行伍出身,心裡很清楚,忘戰必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的結果只有一個-亡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所以太宗常說要居安思危。
那麼問題來了,居安思危的話,說說容易,身體力行卻是種考驗。光他一人,是不行的,得拉著諸臣工一起。
李守義自御階下來,拍了拍沙吒忠義的肩膀:“還記得,在冚鋒,咱們面對五倍的突厥軍包圍,你說的話嗎?”
沙吒忠義拱手高聲應曰:“踏破胡虜,唐軍威武;吾輩犧牲,春秋大義。”
李守義點了點頭,隨手拿過酒盞與其碰了一下,隨即言道:“是的,這話一點都沒錯。”
“文官們擔心朕,效法武帝,依仗國力,廣徵四海。所以,每天都在朕耳邊嘮叨,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彷彿李守義生下來,就是註定是要鎖住自己的體內好戰的家族血脈,銳意文治,當個埋頭案牘的文皇帝。
可李守義年輕,大唐也正年輕,豈能辜負這雄壯的軍隊。仗是一定要打的,比如屢屢犯邊的阿史那骨咄祿和吐蕃。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好好操練士兵,好好培養軍官,厲兵秣馬,下一次北伐西征,規模定然不壓於永隆二年裴行儉北征小。
李守義已經下旨,將驪山行宮改建為軍事學院,工部正在加班加點的改建中,諸將要是有什麼好的建議,儘早去提,省的花二遍錢。
皇帝如此抬愛,諸將自然是喜不勝收,君臣之間舉杯相慶,君臣相諧的場面和諧的很。
酒過三旬之後,右驍衛將軍-張玄遇起身離席,恭聲言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