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六章 耕田,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宮-御田
薛元超、劉景先、狄仁傑、裴談、李義琰五相,盡皆在涼亭中,看著皇帝在侍弄莊稼。中書舍人狄光嗣、盧鴻一、岑義身前身後殷勤的伺候著。
不是諸相無禮,貪圖安逸,坐視君父在烈日下勞作。實在是皇帝心疼他們的身體,唯一倒黴是鍾紹京,被皇帝指使的滴流亂轉,舌頭都伸出來了。
可五位相爺心裡都清楚,皇帝叫他們來這,可不是看這些麥子。其真正目的,是指關中進展緩慢的土地清查。
是啊,大唐以歷四帝,關中又是勳貴雲集之地,從京畿到州縣,各種關係盤根錯節。下面的官員,縱然手裡攥著王法,也不敢操切行事。
可清查土地,只是新政的一項,別的都昂昂向前,這一項停滯不前,這不是給皇帝上眼藥嗎?
瞧瞧,連在兵部掛職的莒王李光順、雍王李光仁都趕過來,便知道這事,已經沒有緩頭了。有些人的屁股,要挨板子了。
簡單的洗漱了一下,一邊擦著汗,李守義一邊說道:“不躬耕不知稼穡之難,糧食、土地,老百姓的命。”
“朕小時候,就與兩位皇兄在這間亭子,吃果子糕點,看著先帝和孝仁皇帝在這塊御田中勞作。”
孝仁皇帝是孝子,侍君父以誠,這是人所共知的。兄弟三人從沒見過孝仁皇帝頂撞過先帝,但那年卻在這裡見識了一次,而且是唯一的一次。
那時候,他們還小,以為天下的土地那麼多,在哪兒種地不一樣,這裡沒有,去別的地方就是了。不曉得故地難捨,祖宗墳塋不可輕棄。
現在懂了,土地兼併,歷朝歷代都是老大難的問題。幾乎每一個皇帝,都想在這方面有些建樹,也都明白這是激化的根源。
有的帝王毅力不大,阻力大,困難多,時間長了也就得過且過了;有的則是力不從心,手中的權力尚且把握不住,自然也沒太多的精力放在這上面。
其實,對這些帝王來說,天下是一家一姓的,若是保不住自家的江山,土地兼併似乎就跟他們沒什麼關係了,也不必太在意。
是的,理解的挺透徹,連李守義也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可孝仁皇帝當時卻說,若能在實踐抑制土地兼併上形成定製,這天下即便將來不是李家的,又能如何!
他當時還說:始皇帝何等偉人,開天闢地,開創大一統之勢,他能想不到王朝總有衰落的一天嗎?
可他做了!
那李家為什麼不能為後世萬代,做一點微不足道的事呢!
這不是李守義瞎掰,莒王、雍王都是見證者。
“聖人之言無誤,本王可以作證。”
“老三脾氣是不好,可他不會拿孝仁皇帝作事。”
不管是皇帝話,還是二王補充,諸相自然是相信的。因為孝仁皇帝,就是那樣的至誠君子,是那種心地光明的純人。
讓吳毅給諸相分茶,李守義正色道:“前番的客氣,是朕秉承孝仁皇帝遺志。現在,朕要按自己的方法來做。”
既然有些人敬酒不吃吃罰酒,那他也沒必要客氣了。李守義下了決心,半年內,關中田畝必須核查交賬。
由同中書門下三品,金紫光祿大夫-鍾紹京為欽差正使,莒王李光順、雍王李光仁為欽差副使,全面負責清查田畝事宜。
同時令三法司派下廉政司、監察御史,歸欽差行營節制,巡查各州縣,對那些阻撓官府核查者,要好好的查一查,甚至倒查個十年、二十年。
都說財發狠心人,他們誰的底子是乾淨的,誰又經得起查!朝廷給機會了,他們不珍惜啊,那就不能怪李守義了。
“另外,這下去辦差,手裡沒兵實在是不方便。”
“就從玄武門的屯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