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二章 你來我往,錦唐夢,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狄仁傑到底是天子倚重的心腹,聖人心裡的事,他心裡是門清。要不然聖人一提登聞鼓制,他怎麼就有了這麼一套完備的改良制度呢?
縱然他說的有道理,總得顧及一下御史臺所有同僚的面子吧!騫味道、楊再思等御史臺的大佬,被天子罵已經夠沒面子,被他再整一次,臉能不黑的跟鍋盔一樣嗎?
不過,也真的佩服狄仁傑的勇氣,一道奏疏就把所有御史都得罪了,這得多大的勇氣啊!人在官場,誰人無錯,他以後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御史臺的注視之下。
御史大夫-騫味道雖然明白是皇帝意思,但卻是不容狄仁傑這麼欺負人。在左右肅政臺的衙門外設定銅櫃,可供百姓伸冤沒問題。為什麼還要設立訴棚,由御史十二時辰,隨即接待。
御史也是人,也會犯錯,大部分御史還是盡職盡責,尤其是巡查各道的監察御史,整年的跋山涉水也很不容易,狄仁傑不能抓著一次當百次。
“狄尚書,是,御史臺的人數不少,十二時辰,三班換,難免有些困難。”
“況且,本官也不認為你這個方案盡善盡美。一旦登聞鼓製取消了懲罰,你想過會是什麼結果嗎?”
律法之所以冰冷,是為了讓人敬畏,讓人懼怕,要比勸人守法有效的多。登聞鼓制,之所以設定門限,原因有二:其一,維護官員的尊嚴,其二,便是堵住誣告之風。
沒有懲罰,就沒有了敬畏,像狄仁傑說的那般,取消懲罰制,勢必會縱然誣告之風大起。官管不了民,民也不怕官了,朝廷威嚴何在,地方官府如何徵糧納賦?
對御階拱了拱手,騫味道正色道:“陛下,愛民護民,多加受理民案,穩定民心,臣是支援的。”
“可門限方面,臣堅決反對。官員替天子牧守一方,不維護他們的利益,何人替陛下盡心竭力?”
騫味道的話說的也不無道理,也說了不少官員的心聲,附議的人還是挺多。官員做錯事了,自有朝廷法典制裁,與庶民對簿公堂,受刀筆吏的盤問,的確讓人不能接受。
正是與狄仁傑掰扯的時候,誰知道被自己人釜底抽薪。侍御史王弘義、侯思止卻站了出來。他們是贊同廢止登聞鼓制刑罰的,不僅如此,更應該專司設立相應的監獄,處理這類案件。
太極宮清明渠那,有前隋時留下的御牢,是專門關押犯事官員的地方,收拾一下就可以用。嚴刑峻法固然冷酷了一些,可只有冷酷,才能保持吏治的清明。
此言一出,殿中臣工是一片譁然,狄仁傑說的是改良,而王弘義、侯思止這二人乾脆破罐子破摔,直接改行酷吏之政!
瞧騫味道和楊再思咬牙啟齒的模樣就知道,若不是在金殿之上,他倆非衝上去撕了他們口無遮臉的嘴不可。
他們御史臺要幹什麼,臣工們管不了,但酷吏政治,卻是不行的,所以一時間反對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皇帝,本宮覺得二位侍御史說的很有道理。所謂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官員只要沒做虧心事,自然也就沒什麼可怕的。”
“不如!”
武后的話還沒說完,李守義便立即把話接了過去:“皇祖母,刑不上大夫是古訓,您不是一直教導孫兒要尊重臣工嗎?”
這兩貨是比吉頊更狠的酷吏,李守義東巡期間,他們在審理武則天交辦的案子時,凡有不合心意的,便對犯罪人實行株連,長幼都要坐連其族,簡直就是活閻王。滿朝文武臣工們更懾於武后的威視,噤若寒蟬,敢怒而不敢言。
王弘義和侯思止的小心思,李守義哪兒能不明白。無非是想搞“麗景門”,投武后所好,排除異己,草菅人命,為他們自己搞政治投機。想得美,只要朕坐在這把龍椅上一天,想都別想。
可當廷這麼頂撞武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