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的盛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9章,家養小首輔,假面的盛宴,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來各地鄉試都是順天先考,各省次之。
並不是特意安排了時間,而是順天貢院就在京師,考官都是直接入場的。其他各地還需要有個考官到當地的時間,也因此會遲上數日不等。
不過一般不會遲上太久,也就是三五日的模樣。
也因此順天已經考上了,蘇州還沒開考。
到了開考當日,蘇州貢院慎重以待,可惜考生在奔赴考場後,卻拒絕入場,而是在貢院門前靜坐罷考。
此事引起蘇州當地官員重視,規勸無效後,當即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將訊息遞往京師。
獲知這一訊息,滿朝譁然,嘉成帝速召眾官,在乾清宮商議這件事。
乾清宮裡,嘉成帝面色鐵青,高坐龍椅之上。
其下站了二十多個官員,俱是一水的緋色官袍,皆是高官重臣。
“鄭贇傑,你來說說怎麼回事。”
已經晉升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鄭贇傑,將事情大概說了一遍。
其實事情的起因很複雜,竟是和新政有關,同時也和司禮監有些關係。
當初司禮監半路截胡攬下加徵商稅之事,並將試點定在蘇州。
蘇州歷來繁榮富饒,當年沿海還沒開阜時,朝廷每年的賦稅一半來自江南,其中蘇松兩地就佔了整個江南的近七成。
所以蘇州的富,天下皆知。
司禮監會將此地作為試點,明擺著是想幹場大事,立一場大功,也免得人們提前宦官,都覺得他們就是群閹奴。
想法是挺好,可惜蘇州當地的情況太複雜,且這也與用人有關。
事就出在鄭安成的乾兒子,一個叫做李金忠的太監身上。
這李金忠在鄭安成面前,可是頭字一等有臉面的人物,這些年來也幫著鄭安成幹了不少事。
鄭安成的幾個乾兒子都被派出了京,唯獨李金忠一直留在他身邊侍候,就是因為這李金忠會來事、懂眼色。
這次加徵商稅乃是重中之重,鄭安成去不得,就只能派心腹去,便挑中了李金忠。李金忠當著鄭安成面是直拍胸口,發著毒誓道絕不讓乾爹失望。
事實上李金忠確實忠心,問題他就是太忠心了。
到了江南後,他哪兒都沒去,就先去了上海一趟,見了鎮守在上海市舶司的順喜。兩人促其長談數日,李金忠心裡終於有章程了。
在李金忠心裡,他本就覺得蘇州富,經過和順喜的一談之後,更是覺得蘇州富得流油。
他若是將在蘇州加徵商稅的事辦妥了,可是大功一件。
可惜此人忘了一件事,他即是先入為主覺得蘇州富得流油,又衝著加稅而來,這差事打從一開始就註定辦不好了。
李金忠躊躇滿志到了蘇州,卻遭遇了極為尷尬的境況。
地方官都懶得搭理他,他去見人家,人家倒也見他,可對於加徵商稅之事,卻是連手都不伸。只道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再說了商稅之事繁瑣,人家也不懂,自然不敢攙和。
李金忠屢遭冷遇,受盡白眼。
就在這時,他經由人介紹認識當地的一夥幫閒,就在這群人的出主意之下,開始了自己的加徵商稅之舉。
他先是在當地設了稅收所,同時將自己從京裡帶來的人,一一給了稅官的名頭,同時又讓這些幫閒充作參隨,開始在蘇州設定稅關稅卡。
蘇州的紡織業最為繁盛,李金忠並未忘記這茬。
他命人統計了當地所有的織坊和織戶,定下每張織機加收稅銀兩錢的章程,又規定緞一匹,稅銀三分,紗一匹,稅二分。所織紗緞,必須繳稅後由稅官加印,方準發賣。
同時又在城門處設稅卡,凡進出城門者,只要是和商有關,皆需納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