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大可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上課,南宋第一密探,可大可小,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柵欄的高度不夠,靈兒的雙腿都沒離地,也就是說,上吊時,她是半跪著。
謝玉軒仔細看著她脖子上的縊溝,以及她的面板和眼結合部,以及已經開始出現的屍斑。
“先生……”
謝玉軒正要離開時,正好羅甲帶著羅禹蒙走進來,見到謝玉軒後,馬上恭敬地喊了一句,並且雙手作揖,側立一旁。
有謝玉軒在,羅甲再也不敢隨便下結論。
甚至他在出具仵作報告時,都會變得特別謹慎。
謝玉軒點了點頭:“這個自縊案,你們應該不會有問題吧?”
羅禹蒙誠懇地問:“先生,我有一個疑惑,死者雙腿沒有離地,會不會是被人勒死呢?”
謝玉軒解釋道:“縊死時,並不一定需要有全身的力量壓在頸部,而且迷走神經受壓時,可迅速引起昏迷,以至不能自救,哪怕雙足沒有離地,一旦陷入昏迷,也會死亡。有的時候,一些醉漢跌倒時,頸前部壓在椅子的扶手上,或卡在樹叉或桌椅腳的橫檔,或樓梯的梯級上,其上半身的自身的力量,使頸部受壓,就可致死。此外,用繩索自縊者,繩索著力可在頸部,在頸前面形成‘提空’,氣管並未受壓,也可死亡。”
羅禹蒙認真地聽著,而旁邊的羅甲已經拿出筆和紙在記錄了。
謝玉軒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千金難換。
羅禹蒙問:“不是窒息死亡,而是障礙了頸部大血管的血液,腦部缺血缺氧而引起的死亡嗎?”
謝玉軒點了點頭:“對,這種縊死比較奇特,但也不是沒有。”
羅甲忍不住開口問:“先生,死者的手上有傷,都破了皮,會不會是與人搏鬥時留下的?”
他其實也傾向於靈兒是被人勒死後,再掛在柵欄上的。
謝玉軒解釋道:“手上有碰傷是正常的,你們仔細看下,她的傷主要是手背,而且柵欄的這個位置也有血跡。”
羅甲仔細檢查之後,篤定地說:“這確實是在快死時,猛烈掙扎造成的。”
謝玉軒說道:“人在窒息死亡過程中,死者常會發生強烈的抽搐,如旁邊有堅硬物體,就可發生手足碰傷。我們在屍檢時,應仔細檢查現場,注意屍體位置及其與周圍物體的關係,作出判斷。”
謝玉軒說話的時候,羅甲迅速記錄著。他看過不少自縊現場,也看出靈兒手背上的碰傷。可他沒辦法像謝玉軒說得這麼透徹,幾句簡單的話,就將屍檢中最重要的注意事項說出來了。
羅禹蒙問:“先生,縊死與勒死,有什麼不同呢?”
謝玉軒解釋道:“它們都有各自特異的機械暴力痕跡,縊死者頸部由繩索或類似物造成的縊溝,勒死者頸部有勒溝,還有扼死者,頸椎部會有扼痕。
我們在檢查縊溝和勒溝前,應先仔細觀察屍體位置、姿勢及與周圍物體的關係。觀察繩索的綁紮和懸掛情況,觀察繩結的形狀,並將結果一一記錄。然後在繩結對側,保留繩結並把繩剪斷,以便作進一步的分析研究。
比如這名死者,她的單匝縊溝是向上傾斜的,這是因為要將身體懸起,必然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就算是多匝繞頸,則最後一匝總是傾斜的。即使將繩索做成可以滑動的活套,其靠近繩結處亦多少會向上傾斜。而勒溝則是平的,無論如何不會傾斜。”
他一邊說,羅禹蒙馬上對照著靈兒的屍體,他像一塊海綿一樣,貪婪的吸收著這些法醫知識。
羅甲則在旁邊快速記錄著,他不想錯過謝玉軒的任何一句話。
謝玉軒說的這些,有些他知道,有些以前沒注意過,謝玉軒一出來,他就有種豁然大悟的感覺。
以前有很多事情,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羅甲停住筆後,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