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夏洛克莫里亞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一章,穿越成范進,開局就中舉,夏洛克莫里亞蒂,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90章
范進的飛天實驗成功了,這對整個大明朝其實都帶了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而待到楊慎回去的時候就直接找到了楊廷和。
楊廷和對於楊慎來找他當然還是非常的驚訝,他也不確定為什麼楊慎會來找他。
因為二人的關係一直都是不溫不火,加上上一次楊廷和的閉門不見,讓二人的父子關係變得更加的生疏。
《三字經》雲:“三綱者,君臣義,父子恩,夫婦順。”父與子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孝,歷史上也曾出現以孝治天下,孝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孝,是治國的根本。而中國古代社會又是以男人為主導的,所以父子之間慈與孝,是維持社會運轉的重中之重。
經過千百年,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所以當時社會,孝不僅是一個人應有的美德,也是一個人必須應盡的義務,一旦被認為忤逆不孝,就會被所有的人所不齒,被責罵為禽獸不如,甚至可能會有殺身之禍。
舜的父親每天都想殺死舜,但是舜仍然對他盡孝道。“親惡我,孝方賢”,所以舜才成了聖人。有了這樣的觀念,並且上升到了治國的高度,父子之間就不可能平等的。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子女須對父母絕對恭敬順從,子女無形之中也會對父親產生畏懼之情,不可能成為知心的朋友。
作為父親,最大責任是教導子女,建立感情倒成了其次。而子女也希望受到父親的認可。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孔子的兒子孔鯉,看到父親站在堂上,他可能是想出去玩,怕父親看到,就快步從庭院裡走過。
孔子叫住了他,問:“學《詩》了嗎?”他回答說:“沒有。”孔子說:“不學詩,就不懂得怎麼說話。”他只好回去學《詩》。
又有一天,孔子又獨自站在堂上,孔鯉又快步從庭裡走過,孔子又叫住他,問:“學禮了嗎?”他回答說:“沒有。”
孔子說:“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
於是,孔鯉只好回去就學禮。這就成了後人教導子女的典範,也是中國父親與子女之間關係的真實寫照。
所以直到今天,中國父母對子女最多的也就是教導,要他們成為怎樣的人,要求他們做什麼,禁止他們做什麼。
阮籍那麼猖狂,蔑視一切禮法的一個人,也不忘教訓兒子不要像他那樣。王羲之也會給兒子寫的“大”字下,加上一點,勉勵他繼續努力。
《紅樓夢》中,賈政和賈寶玉父子間的父子關係,正是古代中國父子關係的真實寫照。賈政一味要求賈寶玉讀書、寫字,期望他有朝一日能夠成才,能夠為官為宰,榮耀門楣。
所以他每次見到賈寶玉都沒有好臉色,不是罵,就是他。賈寶玉一想到父親,就會頭疼,非常畏懼,想要逃避。雖然父子間有剪不斷的親情在其中,卻只能深藏在心裡,無法表達出來。
相對與父親的嚴謹角色,母親就緩和多了。所以古詩詞中有許多直接表達思念和感恩母親之作,卻沒有文字表達對父親的那種感情。
中國傳統的父子之情,永遠有一層隔閡,心中熾烈,卻有著不能親近的疏離感。並羞澀於詠言語表達,顯得生硬而又淡漠。
能感受到你愛我,我也愛你,但是這種愛只能隱藏在心底。惟有等到生離死別之際,才會不能自已地用淚水發洩出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自堯舜以來古聖先賢智慧的凝練與總結,也是儒家學說精髓所在,揭示了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入世思想。
《禮記·大學》說道:“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