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二章 內書堂,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四個班級,學生的年齡不同,水平也是參差不齊,日常的教學是如何進行的?”

大概是看出了孫淡心中的疑惑,一個內侍解釋說:“其實,先生也不用擔心。先生雖然是學長,可並不擔任低年齡段學生的發矇,你每月只有十堂課,負責十四歲年齡段的學生。”

他說了半天,孫淡才明白過來。原來,內書堂的學生大多是八歲入學,這麼小的年紀,很多人連字都不認得,需要從《百家姓》、《千字文》、《孝經》、《神童詩》開始學起。

這樣的小兒科課本若讓翰林院學士來教,未免有大材小用,牛刀殺雞的嫌疑,也浪費了學士們的時間。

因此,低年紀的學員大多由內書堂的內侍們負責。只有升到五年級之後,才能得到翰林院學士的指導。

當然,五年級的課本也同前面的幾個年級不太一樣。

比如一年紀學的是《百家姓》、《神童詩》,讀的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二年紀就是《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 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 辰宿列張”;到三年級以後就開始學儒家的經典。

前三年級學員成績的標準是背誦能力和字型的工整程度。

到四年紀以後,就得學習《四書》《五經》,判定標準也同外面的讀書人一樣了。

學院的管理制度也很嚴格,有專門的冊子登記學生在學堂裡的表現和成績,再由管事牌子實施獎懲。

這麼說來,到了五年紀,就學員們的水平,至少也是外面童生的標準,有的人如果出去參加科舉,估計考個秀才也有可能。

聽到自己只負責高年級學生,不用當孩子王,成天教學生認生字,孫淡鬆了一口氣。

對於教學他沒什麼經驗,當然,如果學生年紀大,又一定文化素養,以自己現代的人的見識,也能忽悠過去。而那些東西,若學生程度不夠,也理解不了。

能夠教大學生的老師未必能帶好小學生啊!

聽完這兩個太監的介紹,孫淡算是對內書堂和自己未來的工作有初步的認識,他放下茶杯,道:“好,今天就到這裡,我還要去房山任職,兩天後我再過來。”

一個太監道:“孫先生且不要急,既然你已經來了,何不先上一堂課再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