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急迫的考期,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梅亭剛才的舉動有些古怪,事關將來的府試,孫淡也不敢大意。
略微搜尋了一下腦中的資料,這才知道李先生口中的王元正正是本朝翰林院編修。
翰林院不過是一個五品衙門,可地位特殊,是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備皇帝顧問,是天子的智囊團。不少內閣大臣都是翰林院出身,因此,翰林院雖然品級不高,卻是有名的清貴之地。
一個翰林院編修跑到濟南,這事情本身就透著不同尋常。
孫淡比之一眾懵懂的孫家學童來,不知要精明多少,略微一思索,就發現其中的不對,也顧不得同孫桂置氣,拱了拱手,徑直去了李梅亭所住的房間門口,敲了敲門:“李先生,學生孫淡求見。”
“是孫淡呀,快進來。”李梅亭還沒睡,加上有喜歡這個學生,就讓孫淡進了屋子。
等孫淡行完禮,又坐定之後,李先生問:“你來找我做什麼?”
“剛才進先生心緒不佳,加上馬上又要府試。而先生剛從府學回來,又說王翰林突然來了濟南。學生一心要考取功名,心中操切,忍不住過來諮詢。”孫淡小心地回答。
“好一個玲瓏心竅的小子,能舉一反三,連這都能看出來。不錯,不錯。”李先生一笑:“你是我看好的學生之一,這些事情自然要讓你知道,你且坐著,聽我一一說來。這王元正就是今科山東院試的學政。”
孫淡有些驚訝:“還請教先生,山東院試的學政不專設嗎?”
“省一級的學政不常設,而是又中央下派。”李先生緩緩開口,說出這一番話來。
學政就是提督學政官的簡稱,負責每省的秀才考核。秀才雖然說起來沒什麼了不起,可一旦中了秀才,就有參加鄉試的資格。而且,取得秀才資格的學童算是正式成為了“士”,有見官不跪,免除一應徭役賦稅的特權。只要中了秀才,就算是擠進了社會中堅階層,是明帝國的統治階級。
正因為秀才的身份是如此重要,為防止有人舞弊,國家並不專設學政官,為的就是防止學政和地方勢力上下勾結。
因此,一到童子試考期間,中央才從翰林院、督察院得各部抽調人員短期兼任這一職務。
學政官一般在院試或者大比之前任命,等考試結束之後,就回京繳命。
學政官每屆任期的任務也很簡單:錄取生員和對以往生員進行考核。
錄取生員,就是主持院試,也就是孫淡他們所參加的童子試的最後一場,由學政出題,並組織人閱卷和錄取;考核以往生員就是讓往屆秀才單獨考上一場,以決定其能否獲得或保持“廩生”的資格,對成績太差的,甚至要給予“青衣”或“發社”的處罰,就是不準其再穿秀才的“襴衫”而穿一種“青色”邊欄的衣服,或不讓其再在原來的州、縣、府學讀書而下送到“社學”去讀書。要知道,秀才中的前幾名可是要領“廩米”拿國家工資的。
聽李先生解釋完學政官的典故之後,孫淡對明朝的考試製度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他又問:“老師,學生們今次若能順利透過府試,等到五月就要在濟南參加院試。學政王大人從京師來山東,提前一個多月安排考試事務,順便考核以往的學員,也是可以理解的。”
“有我在,你們幾個過府試應該沒任何問題。”李梅亭自信地說。
府試的難度比起縣試來說,也差不了多少,考的就是學童們死記硬背的能力。而且,出題和監考的也是濟南府知府。這人同孫家有舊,加上孫家平日間又有派人過來活動,這一期十三個孫家子弟中,過他七八個人應該不難。難的是院試那一關。
這些背後的小動作,李先生自然不方便同孫淡講。
正如先前李梅亭自己說過的,秀才身份實在太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