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山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四章 恰如黃河之水天上來(二),大學士,衣山盡,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帳!”趙尚書還想罵娘,可一聽到李姓官員口中念出孫淡所作新詩時,卻僵住了。

李姓官員邊哭邊笑,長聲念道:“孫靜遠這首詩的名字叫《憶徐大將軍出塞北》……

又當投筆請纓時,別婦拋雛斷藕絲。

去國十年餘淚血,登舟三宿見旌旗。

欣將殘骨理諸夏,哭吐精誠賦此詩。

億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所謂徐大將軍,就是明朝開國時期的大將軍徐達。看孫淡字面上的意思,應該是描述徐達大軍攻略北平,為大明朝鼎定北方邊塞的舊事。

詩詞中,自有一股雖百死而不悔,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實際上,三人並不知道孫淡所抄的這首詩的原作者是現代詩人郭沫若。老郭的人品雖然不怎麼樣,在六七十年代也說過很多違心的話,做過不少錯事,甚至沒人戲稱為郭流氓。可不可否認,在三十年代,郭沫若還是一個熱血之人。這首詩寫的就是他自己在日本侵略中國時,毅然從日本回國,報效國家報效民族的事情。這詩一出,轟動一時,也激勵了不少熱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線。因此,但就這首詩而言,郭老對國家個民族還是有功勞的。

而且,郭沫若是當時的文壇領袖,雖然以現代詩聞名,可古典格律詩的造詣相當精深,不讓古人。

明朝的格律詩本就衰微,當時文壇中人在擬古和反擬古中來回糾纏,爭論了百年也沒分出一個輸贏。而終其大明一朝,好象還真沒有一首拿得出手的格律詩。

老郭晚年寫過許多不忍猝讀的垃圾文字,可這首詩就算是拿到明朝去,也是第一流的。

趙鑑當年在寰壕之亂的時候也帶過幾天兵,見過血。雖然是文人出身,胸中卻有一股豪氣。聽到孫淡這首詩,他突然間好象是回到了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喃喃道:“又當投筆請纓時,又當投筆請纓時……這個孫淡啊,還是有幾分才氣的,這樣的句子也能寫得出來……”

一時間,趙尚書痴住了。

“好,好一個胸中有血性,筆下有豪氣,好一個孫靜遠!”孫應奎又提起裁紙刀在洗子上敲了起來,並大聲地唱和著。

一曲終了,他嚎了一聲:“快哉,快哉,有這一詩一詞兩篇傑作,孫靜遠當得起當世第一名士的稱號,孫應奎怎不佩服到五體投地,願為孫東海門下牛馬走!”

孫淡乃是山東鄒平人,古時屬於東海郡,時人多以孫東海稱之。“

孫應奎這句話驚醒了剛才聽他唱曲入迷的李姓官員,他一跺腳:“不行,我得去孫淡的考舍守著,或許又有新作出來了。”

說完,就跑出了大堂。

趙鑑這才從魔障中醒過來,“哎!”一聲嘆道:“這樣的詩詞,尋常人得一句也不容易,孫淡已經一連寫了兩首,怎麼可能再寫,怎麼可能偏偏如此一般精彩。”

孫應奎連連點頭:“趙大人說得是,孫淡這兩首已讓我等驚為天人,就算他再寫下去,一時之間,怎麼可能比這還好。”

趙鑑將目光落到手中的書上:“應奎,不如看幾頁書。你如今心懷激盪,若不靜下來,還如何監考?”

孫應奎:“是,大人說得是,我看幾頁《大學》,收束一下心神。哎,孫靜遠的詩詞如魔如幻,險些破我的多年所養的浩然之氣。”

說完,他從書架上抽出一本《大學》,正要讀,先前出去的那個木姓官員又回來了。

他的模樣比剛才的李姓官員更狼狽,光著著一雙腳,鞋子也不知道跑丟到什麼地方去了:“又來了,又來了,孫靜遠又有新作。比剛才那兩首詩詞語還要精彩三分,太幸運了,我實在是太幸運了!”

孫應奎一呆,手中的書本落到地上:“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比剛才的還精彩?孫靜遠還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五代竊國

一字營

大學士

衣山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