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3章 閻錫山,抗戰之鋼鐵風暴,搞個錘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遠與日軍對壘,並且同時威懾川中這份實力,閻錫山心裡別提有多羨慕了。他在山西積蓄二十多年,將原來的不過兩旅之眾的晉軍發展到數十萬人,與蔣委員長爭奪中央大權,最後飲恨兵敗,晉綏軍實力發展的最高峰,恐怕也比不上此時的西北軍。想到這裡,閻錫山心裡如同喝了幾瓶陳醋。
“總體上來講,姜立擴張的勢頭不小,但這次出兵綏遠,對於山西的形勢還是有一定幫助的,就是不知道北面的力度了,若是能儘可能多吸引一些日軍,主席肩上的擔子也輕一點。”
楊愛源與閻錫山的那些心思不一樣,眼下能守住太原才是正理。守不住家當再多也不是自己的,與其便宜了日本人,倒還真不如讓中央,或者是西北佔了。若是沒經過上次中原大戰的損失,以晉綏軍的規模,倒也不用麻煩中央軍或者是西北軍了。
要知道當初晉綏軍發展到最高峰時期有超過25萬人,各式大炮近400門,輕重機槍1400餘挺,迫擊炮上千門。而當時太原兵工廠月產各式炮炮彈超過發,輕重炮35門,迫擊炮近100門,子彈420萬發,衝鋒槍900枝,機槍近20挺。
無論是兵力,還是軍備都發展到了巔峰,雖然此時山西軍隊雲集,達到了驚人的三十幾萬人,但派系繁雜,指揮不一。有嫡系的中央軍,也有中央軍裡面的雜牌,也有西北軍這樣的實力派。規模雖大,但比較起來,能發揮出的作用還比不上手裡能如指臂使的25萬嫡系晉綏軍。若是能有當初的實力,閻錫山絕不會允許中央軍,西北軍輕易進入山西。只是可惜的事世上沒有後悔的藥。當年的戰略失誤,讓閻錫山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此時面對遠比中央軍強橫的日軍,只能藉助中央與西北的兵力與之對抗。(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