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個錘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3章 閻錫山,抗戰之鋼鐵風暴,搞個錘子,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主席,西北姜立來電!”外面通訊兵道。
“這個西北王又有什麼事?”閻錫山煩心地道,現在日軍正源源不斷地湧進山西,他不惜丟掉了綏遠也要力保山西,但眼下的情形不是他想保就能保得住的,為此閻錫山這些時日揪掉了不少白頭髮。
“姜立提及日軍鋒芒正盛,我軍無力與其正面抗衡,當儘早另做打算,及時拆除太原一帶兵工廠,各機械工廠裝置,遷往晉南地區,以免太原陷落,造成無法彌補之損失。”
“混蛋,他怎麼知道我守不住太原,只興他的西北軍打出雄州鎮大捷,就不興我打出一個忻口大捷!”閻錫山拍著桌子道。
“司令,目前就兵力上來講,咱們手頭上的軍力一時間還充足,但目前而言,飛機卻少得可憐,僅有太原及周邊機場三個中隊的飛機,並無力與日本空軍抗衡,若不及時將機械拆走,後面恐怕也要被日軍飛機炸燬。”徐永昌作為閻錫山的大管家,其戰略眼光也是極為出眾的。也看出了此時閻錫山只是嘴上不願意承認罷了。
“咱們的運力有限,再說現在衛立煌的14集團軍,西北朱的18集團軍,還有孫連仲,馮欽哉的26,27路軍,還有咱們的本部晉綏軍,這幾十萬人吃馬嚼,每天消耗的糧秣都是個天文數字,運輸糧草,彈藥要擠佔太多的人力物力,現在哪有閒功夫去搬其他東西,把兵工廠搬乾淨了。後面的彈藥補充怎麼辦?這件事後面再說。真要等到戰局無法維持。再作打算。”閻錫山擺手道。
徐永昌苦笑一聲,太原兵工廠與周邊的機械工廠是晉綏軍的根本,拆遷兩個字說得容易,但真執行起來不比打一場大戰更容易。甚至還要複雜得多。更何況此時閻錫山所說的也是事實,山西要供給三十幾萬兵馬的巨大消耗,對於向來不算十分富裕的山西來說,是一個沉重無比的負擔。
而這間的排程,牽涉到的事情足以讓人抓狂。閻錫山在九一八事變後重掌山西。對山西的重工業重新作了一番佈局。以太原為中心,建立了煉焦部,鍊鐵部,鍊鋼部,軋鋼部。工務部等多個部門。
煉焦部全套裝置自德國引進,可日產焦炭240噸,副產品有煤碳,煤焦油,汽油等。鍊鋼部能日產鋼錠240噸。當初為了將山西的重工業基礎打好,閻錫山不僅派技師參觀了克虜伯的鋼鐵廠。另外還透過德國駐日本的機構參觀了日本的八番制鐵廠,花了2萬元買了150噸高爐的設計圖紙。是除西北之外。第二個擁有設計與製造150噸級高爐的地方勢力。南京在擊敗閻錫山的晉綏軍後,對全國內工業規模作了一番調查,除了西北查不到確切的資料之外,初步統計出除西北之外的民國從事機械工業的工人為人左右,而山西的太原鍊鋼廠,太原機車廠,鑄造廠,機械廠,水壓機廠加起來就佔到了6800餘人。佔到了整個民國將近五分之二的份量,可以想象閻錫山在建設上的能力。而山西的大量機械與其他地方直接採買不同,閻錫山的山西重工擁有著更為出色的自我製造,設計能力。這也是姜立對於山西工業十分看重的原因。閻錫山做為這個時代的人,能利用山西有限的資源做到這一步,確實不是一般的厲害。而閻錫山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與所取得的成績也是姜立極為側目的。
山西重工業的規模決定了搬遷的規模更為浩大,尤其是鍊鋼廠,鍊鐵廠新近花費巨資重建不久,又有著戰爭的消耗,閻錫山手裡還有著幾十萬大軍的底牌,這種情形下,暫時不搬遷太原兵工廠與其他機械,也算是一種無奈了。
“先是川北,後是陝西,現在又是綏遠,就連咱們山西,西北軍也進來了,姜立的擴張越來越快了。”
刑佔清與李杜兩人的分析不錯,閻錫山此時對於西北軍確實是充滿戒心的。對於西北主持河北河南戰局的同時,還有餘力支搖山西一個集團軍,並且在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