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袖乾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8章 鄭訓導的過往(二),寒門首輔,一袖乾坤,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謝慎點了點頭。看來這寧員外也是希望生活穩定下來,縣學訓導這樣的鐵飯碗肯定是很有吸引力的。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堅強的後盾支撐,以鄭訓導的年紀且不說能否考中進士,便是真的能夠考中進士,屆時四十來歲能有什麼遠大前程?

最多是外放個縣令,可是混上一混也就到頭了。

當然,這種可能性本就微乎其微,也無怪鄭訓導現實的候補縣學訓導一職了。

現實是十分殘酷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去等,都能去賭的。

萬一賭輸了呢?要知道會試雖然淘汰率不如鄉試,可是也達到了十幾比一。

鄭訓導既然鄉試多年不中,證明肯定不是天賦型的,既然如此再去賭會試能高中就有些不明智了。

畢竟北上京師光是船費就已經難以承擔,加上在京師住旅店吃飯的銀錢,沒有幾十兩銀子實在難以體面的捱過去。

鄭訓導雖然在寧員外府上任西席先生攢下了些銀錢,可也不夠這般“揮霍”的。

再去找寧員外借助學之資嗎?也許鄭訓導真的開口,寧員外也會借,但萬一最後失意而歸,這幾十兩銀子該如何還呢?

人有的時候不得不向現實低頭。不是說這個人沒有志氣,而是生活所迫。

假使謝慎沒有這個穿越客的身份,恐怕也難以輕鬆的連奪“小三元”成為萬眾矚目的文壇後起之秀。

有的人選擇賭,有的人選擇安穩的活下去。

放棄不是原罪,有時反而是一種更合理的選擇。

當然,這是對已經四十餘歲的鄭訓導而言的,像謝慎這般年紀肯定是要高喊著莫欺少年窮一拼到底的。

謝慎之前對鄭訓導看來也確實有些偏見,聽了鄭訓導一番自述,頗是有些感慨。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鄭訓導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鄭訓導性格古怪了一些,不過倒也是沒有壞心眼,以後倒是不必對他敬而遠之。

謝慎心中如是想著,忽然心生疑惑道:“學生有一事想請問先生。”

鄭訓導難得的笑道:“有什麼要問的便問吧。為師看的出來你和寧員外很投緣。寧員外看重的人,為師自然要悉力助之。”

鄭訓導還以為謝慎想向他請教經義問題,便難得的耐下性子沉聲說道。

“寧員外既然是商賈之身,又何必設立學堂呢。”

謝慎問這個問題並非無的放矢。作為一個明史科班出身的學子,他對於商人能否從政這個問題自然也做過深入研究。謝慎可以負責任的說,在明朝初年,商賈之後是不能參加科舉的。原因也很簡單,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痛恨唯利是圖的商賈,便不準商賈之後參加科舉。但這之後,尤其是到了明朝中後期,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商賈之後參加科舉,從而改變了命運。

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嘉靖年間的進士張四維。這位名臣是sx鹽商之後,卻是做到了吏部尚書。

其實,商賈發財之後大多會大量購置田畝土地。這些兼併而來的土地就成了商賈給子弟謀前程的重要道具。

要想成為朝廷戶部皇冊上的良民,辦法是有的,那就是透過打點大小官員,堅稱自己是地主,靠租賃田畝收取租子為生。

很多豪商巨賈你很難分清他到底是地主還是商賈,辦事的官員有銀錢賺取當然不會再找這些商賈麻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下,自然也就混將過去了。

所謂的商籍更是一個笑話。商籍的設立實際是給大鹽商的一種變相福利。

所謂商籍附民籍收考,指的就是兩淮、兩浙、以及部分ah之地的鹽商子弟可以類同民籍參加科考。

這就相當於官方出了一個政策,把商賈之後參加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非理性情愫

折林十七

我在年代養崽崽

叔喬

我的檢察官先生

江小綠

給男主當師尊的日子裡

金鶴

福滿農門

米飯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