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三十三章 挑起理念之爭,張貴讓文官又分裂了!,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孟和陳子壯:“你們一個是狀元一個是榜眼,學問好,你們且說說,到底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說著,張貴又向商周祚拱手:“順便請教一下嶽翁。”

陳子壯、文震孟和商周祚忽然意識到這聖人的話因為句讀不同,的確會產生出很大的歧義。

文震孟還喃喃唸了起來:“也是!到底該怎麼句讀呢?”

陳子壯道:“這還用多言?國舅爺的句讀才是對的!”

楊景辰則反對道:“不對!國舅爺的句讀是錯的!”

“國舅爺的句讀是對的,聖人絕無愚民而使百姓只為牛馬之意?!”

文震孟這時跟著表態道。

“國舅爺這句讀是錯的!如禮不下庶人,不需要讓百姓知道何為禮,只需讓百姓聽從讀書人禮教就是!”

龔鼎和回道。

商周祚道:“這不對!禮不下庶人,是苛責百姓有完備的禮節,而不是說讓他們不知道何為禮,讓他們只聽從讀書人的使喚。小婿這句讀沒錯。”

“錯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士者,勞心也;百姓者,勞力也。老百姓自當由士者治之!”

跟著楊景辰一起來的一翰林官大聲回答道。

“禮不是士大夫奴役百姓之權!禮當起於敬而止於仁!所謂治人,也應當是施仁愛於民,方是聖人之意,而不是統御役使百姓如牛馬之意!你們這是曲解了聖人之意!”

陳子壯繼續回駁了一句,且道:“所以國舅爺的句讀才是對的,才是符合聖人之意的!”

“錯的!”

楊景辰當即繼續反駁道,且開始搜腸刮肚的想去引用一兩句四書五經上的話來,來說服陳子壯,讓他承認,聖人就是要讓讀書人比百姓更高等,讀書人就是百姓的奴隸主,同時也是說服他自己,這樣他就能依舊可以在接下來很安心的使用奴僕,役使百姓。

但這時,同楊景辰等一起來的翰林侍讀學士倪元路在聽陳子壯這麼說後,也站了出來:“楊公,國舅爺的句讀好像是對的,如少宗伯陳部堂剛才所言,聖人應該不是欲使百姓為奴的意思。”

倪元路說著就又自己想了想,隨即又更加篤定地道:“嗯,我覺得國舅爺的句讀是對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宋人的曲解,不是聖人願意!”

“沒錯,聖人之意應該不是要視百姓為牛馬。”

“我也覺得國舅爺的句讀是對的。”

……

一時間,楊景辰好些個清流文官也在這時,站到了張貴和陳子壯這邊,畢竟不是所有文官都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何況,受王陽明影響,大明從後期開始,思想領域本就活躍,許多人開始跳出程朱理學的樊籠,像王陽明一樣,去主動思索。

而楊景辰因此臉色頗為難看,看著倪元路等人:“你們!你們怎麼能就這麼輕易聽信了他陳集生的蠱惑!百姓雖不是牛馬,但也不是人上人!”

“沒錯,不能亂了尊卑,所以,國舅爺的句讀是錯的。”

龔鼎和回道。

“對的!”

倪元路改換陣營後,就也當即回了一句。

“錯的!”

“對的!”

“錯的!”

……

雙方僵持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

同樣一句儒家之言,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所持的理解也不同,一時間竟都爭執的面紅耳赤起來,幾欲要打起來。

張貴見此澹澹一笑,他也明白這看似句讀之爭背後潛藏著思想理念上的嚴重衝突。

許多讀書人已經把儒家學問變成了維護自己作為人上人特權的一種工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特種兵之二次入伍

喜歡啃排骨

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庭外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