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朝地主想轉型,投資蒸汽機車!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八章 明朝地主想轉型,投資蒸汽機車!,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貴想看看這兩人將來的境遇會有什麼不同。
而且,張貴自己的內心則在這時,開始在想,如果將來的大明,還是讓剛才那個被喚作焦大哥的這種鄙夷勞動創造,而只想有權有勢,甚至為此寧肯繼續做奴才,乃至斷子絕孫也要繼續奴才的人生活的更好;而像謝遷這種願意改變自己,去學習一種記憶,靠自己雙手重新創造財富的人依舊生活的更糟糕的話;那就說明,大明的變法改制依舊沒有成功,他給大明帶來的改變,也並沒有讓大明變得更好。
張貴現在就像是一個實驗員,想著透過謝遷和焦安這兩個實驗物件,判斷出自己對大明帝國的改變效果,並希冀實驗的結果能符合自己實驗預想的結果。
當天下的財富從權貴官僚的手中向朝廷手中轉移後,人口資源自然也從權貴官僚手中向朝廷手中轉移。
同時,還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權貴官僚們開始不需要那麼多命價抬升許多的漢人為他們提供各自服務了,反而是朝廷越來越需要更多的漢人來為朝廷完成很多政策制定的目標。
建橋需要人,通路需要人,造船需要人,墾邊需要人……
只是朝廷需要的人更多的是技術型的人才,反而不怎麼需要服務型的人才。
即便是服務型的人才,那也得是給廣大民眾提供各種精神性消費品的人才,如提供喜聞樂見的戲劇和評書乃至詞話等,而這原則上來說,也是技術型的人才。
所以,大明朝廷在滿足自己的人口需求時,需要先設立各類官學,改造自己的國民。
而一旦改造出效果,大明無疑會井噴似的出現大量技術型人才。
這對於整個大明的經濟無疑會產生大的飛躍,再加上蒸汽機已經出現,也無疑會預示著工業時代真的要將在大明出現!
而不是像原來的歷史一樣,工業時代先出現在西方。
張貴決定賭一次。
所以,張貴花高價買斷了天啟和宋應星的蒸汽機專利。
他要先革自己的命!
讓自己從一個主要社會性質是封建地主的權貴,先變成靠資本博弈與工業發展獲取厚利的資本家。
當然,張貴這麼賭,也不是真的因為他想賺更多的錢。
因為他其實已經不差錢。
作為一名封建地主,他家已有好幾處田莊,還在朝廷官營產業有分紅,只要大明不倒,他就會榮華富貴一生。
所以和普遍的封建地主一樣,張貴作為一名封建地主,也沒有進行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原始動力。
而他這麼賭,只不過是想試試大明先迎來工業革命會是什麼效果而已。
張貴知道,這個時候是需要他先去主動做出改變的。
畢竟在整個華夏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先進技術出現的時候,也並不是沒有引起工業革命的契機。
事實上,同珍妮紡紗機類似而足以在紡織業掀起一場工業革命的紡織技術在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過。
只是因為華夏的人口數量往往會成為技術更新迭代的阻力,所以這樣的紡織技術雖然先進但反而會更先湮沒於歷史長河中,反而是需要更多人力而水平不高的技術容易得到保留。
因而,張貴若不做出改變,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那其他的大明地主們就更加不會了。
不是因為他們比張貴笨,他們甚至可能比張貴更精明。
也正因為他們更精明,反而更容易拒絕轉型當資本家。
他們作為這個時代的土著,本身就無法預測到,如果他們自己不改變,那在遙遠的西方就會有個島國因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而成為日不落,乃至到幾百年後,全世界都還有許多國家舔著以他為代表之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