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開設各類專業學堂,釋放奴僕!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八十七章 開設各類專業學堂,釋放奴僕!,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大明的權貴官僚們而言,他們損失固然慘重,但他們也只能接受現實。
在看見王斌被西廠抓捕且被明正典刑後,這些權貴官僚們雖然出了一口氣,但也還是不可避免地要縮減自己的開支,省吃儉用起來。
“朝廷早就下了嚴令,不準蓄漢人為奴。所以,今日為奉朝廷旨令,就遣發了你們出府,自謀生路去吧。”
而這些權貴官僚們為了節省開支,還不得不主動打起朝廷不準蓄奴之政令的旗幟,開始主動遣散起自己府裡的奴僕來。
武清侯李誠銘此時就對一干準備被遣發出府的奴僕們說了起來。
原來,大明朝廷雖然很早就開始下令禁止蓄漢人為奴,但並沒有強制執行。
一來這個政策本身就強制執行不下去。
首先漢人投獻到大戶為奴,多是主動的。
不讓這些漢人為奴,這些漢人還會不樂意。
二來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戶蓄奴多以養子養女的名義蓄奴,即便真的要查也查不明白。
所以,在大明朝廷給予漢人更大自由度的政令中,禁止蓄奴這項政策,不像是廢除軍戶與醫戶制和賤籍制那麼容易看到切實的效果。
只是會在遏制主家打死自己奴僕或奴僕告主的具體桉件時,會給予奴僕在律法上的巨大改變與幫助。
但許多奴僕還是和自己主家生活在一起,在經濟上有依附關係,乃至在生活上也有依附關係。
話轉回來,如今武清侯李誠銘遣發了這些奴僕出府,這些奴僕們自然不願,也就都哭著鬧著說不肯離開。
對於習慣了在大戶人家伺候主子,每天不用辛苦勞作就能錦衣玉食的奴僕們而言,出去自謀生路自然是他們不願意乾的。
但他們不願意也不行,誰讓作為主家的武清侯府如今損失慘重,無力再養這麼多人呢。
其他在這次龐氏詐騙事件中損失慘重的權貴官僚們,也都趕了不少奴僕出府。
這些被趕出府的奴僕們是迷茫的,也是失落的。
昔日他們可以仗著自己主子的權勢,狐假虎威,乃至可以騎在普通百姓頭上作威作福,且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除了個別因有技藝在身才被特招入府的,大部分也只能帶著積攢的銀兩坐吃山空,不知該如何為生。
等於社會上一下子多出了不少沒有技藝能力的無業無用之人。
而這自然就需要朝廷來解決了。
朝廷必須把這些從權貴官僚家出來的無用無業之人,變成有用之人;也要讓這些人從只會服侍老爺公子小姐,變成能為整個社稷蒼生服務,至少會靠自己的雙手過上正常的生活。
“要讓這些從權貴官僚家出來的無用無業之人變成對社會有用之人,自然只能先辦校,因材施教,且還要對其進行思想改造。”
“故以鄙人之見,民部這邊得先用一筆惠民庫裡的錢興建起若干專科類的學校,如教農耕之農校,教百工之工校,教文之文校,教武之武校等等。”
張貴則因此在制策司提起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
陳子壯言道:“辦校倒是必要的事,只是在哪裡辦校?”
“以及需要考慮到這裡面涉及到的一個是否公正的問題!”
“天下權貴官僚家的子弟與天下正經出身的子弟,進官學讀書,尚且要考試,為何這些奴僕出身的漢人就可以直接入官辦專科類學校讀書,且等著被培養出來,分派於各處做事?天下人只怕要問‘憑什麼’三個字。”
張貴聽後言道:“選好了在哪裡辦校,其實就解決了是否公正的問題。”
“以鄙人之見,完全可以把這些專科類官學設在窮鄉僻壤、偏僻荒蕪之地,尤其是關外一些地方,可以藉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