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全民集資,開發數十億噸鐵礦!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四章 全民集資,開發數十億噸鐵礦!,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少採礦工人。
故而,當皇帝真下定決心要去國外採礦時,組織起的力量還是很大規模的。
至少,在這個時代,可以吊打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也正因為此,對於大明而言,真正缺乏的不是人才和人力資源。
歸根結底,大明朝廷依舊只需要在意的還是財政上的問題。
本來向外擴張就是違拗全民意志的一件事,如果不把工錢給足,結果可能就會和秦始皇修長城、隋煬帝修大運河一樣,加劇民怨。
所以,錢得給足。
給足了錢,就是開創盛世,萬眾一心搞建設。
給不足錢,就是勞民傷財,亡國不遠。
只是錢一給足,就意味著財政壓力很大。
大明朝廷現有的國庫存銀沒準都經不起花。
天啟九年十月的這一天,朔風正緊。
張貴和制策司的另外幾個大臣皆在天啟要求下,一起坐在一個大銅爐周圍烤火,且也正談著接下來關於為開採茂山鐵礦而涉及到的財政開支一事。
戶部尚書畢自嚴先訴苦說:“這些年,一年比一年冷得早,才十月就已如三九隆冬,連南邊都有不少河道凍結,故而運糧開支比往年更大!”
“炭價也居高不下!”
“所以,基本上都是關外的人擠破頭的想入關,少有想出關的。要想讓採礦工匠民夫心甘情願地去茂山那等荒蕪淒寒地為朝廷採礦運礦,要給足的銀子不是小數目,怎麼也得比關內的工匠多一兩倍工錢才可,關鍵那些地方沒有人煙集市,朝廷不但要高價僱人過去,還得采買大量人畜所用物資過去。初步一算,花的銀子不是小數目,除非鐵礦足夠大,不然很容易耗損民力和國力。”
“茂山的鐵礦肯定夠大,大司農放心便是。”
張貴先回了一句。
“至於錢的事。”
張貴說著就又智珠在握地對銅爐邊塌上坐著的天啟笑著說:“陛下,臣認為,其實可以以發行茂山鐵礦股票的方式,向天下臣民籌集。不一定只是讓國帑出銀子!”
張貴接著補充理由道:“這樣一來,也能避免民間的錢只能存著或用來借貸給貧苦百姓乃至兼併田地。而使民間的錢能用到國家建設上來,也能讓他們依靠朝廷分得利潤,這樣,也許還能讓民間反對開礦的聲音更小。”
據張貴所知,大明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社會為主,所以可投資取利的渠道不多,大部分人在有錢後,也只能把錢用來購買土地或者借貸出去,很少有投資商業的。
而在張貴看來,如果能夠把民間的錢吸引到對外攫取資源這項事業上來,或許就能打破以往的明國人在有錢後只能購買土地或借貸進而剝削百姓的模式。
因為工業司已經在這樣運營,所以天啟對這種分股吸納資金來運營產業的方式並不陌生,也就點首道:“這是個辦法,朕倒也沒打算自己一人獨富,何況,我們變法改革的目標就是富國惠民,如今這樣做既能富國也能惠民,倒是好事。”
於是,天啟說後便讓戶部照著張貴的意思來辦。
發行股票對於大明而言不是難事,首先大明的印刷技術已經很先進,如成都的褚紙在宋時能很好的刊印出交子這種紙幣一樣,乃至後面大明也有自己的寶鈔一樣,發行出難以偽造的高質量股票還是不難的。
難的是讓大明的臣民們相信朝廷這是要帶著他們一起發財。
對於茂山的鐵礦量能否值得大明大費民力國力的去開採,張貴是相信的。
因為別說他派去的人已經確認那裡蘊藏有豐富鐵礦,光是他在後世所知道的一些知識,就知道茂山鐵礦光是便宜開採的優質鐵礦就有十五億噸,遠量鐵礦更是達到五十億噸!滿足大明目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