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八章 國別一換,儒臣就變得可愛!,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貴這時候忍不住笑了。

他就知道金獻直會是這樣的反應。

因為他很清楚,如今的李氏朝鮮也是一個文官專政的儒系王朝。

這樣的王朝,基本上都是對內重拳出擊,對外奴顏媚骨的。

看看文官專政的宋就知道了。

再富足那也只是一隻肥羊而不是一頭雄獅。

如今的李氏王國也是一樣。

對於這樣的文官專政的儒系王朝,在張貴看來,不使勁壓榨簡直就是對不起歷史給予的機會。

所以,金獻直作為一名儒臣文官,肯定不會不懼一切地要求斥責大明,寧死也要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

金獻直很清楚,大明如今已經慢慢恢復國力,走向中興,他的國家也得罪不起。

另外,金獻直更加知道,自己這些儒家文臣在自己國內能壓制武將,甚至壓制國主與貴胃,讓自己文官專權,本質上就是因為自己這些儒臣在無限拔高大明這個宗主國的地位,讓國內人相信大明之所以強盛就是因為崇儒重文。

也就是說,自己這些人必須捧著大明,說大明的好話,也必須讓大明願意支援自己這些在朝鮮計程車大夫,才能保證自己這些士大夫的權力。

至於國家榮辱利益,與士大夫的權益相比算的了什麼。

因而,金獻直也就沒有表示不滿,而是很恭敬地承認自己朝鮮失德,沒有及時奉命歸還鹹州。

劉宗周對金獻直的回答自然很失望。

因為金獻直這樣回答,無疑證明他剛剛說的話都是錯的!

“明明是我大明失德,你怎麼能說是你們自己失德呢。”

劉宗周心裡那個鬱悶,他現在真恨不得上去揪住金獻直衣領,仔細問問他是不是腦子湖塗了。

“陛下!既然金使臣都這麼說,臣認為,這說明朝鮮還算知禮的,如此,倒也不至於兵戈相見,依舊可維持現有的關係。”

陳子壯這時趁熱打鐵地跟著說了一句,且瞅向了劉宗周,問道:“劉總憲,如今藩邦使臣都如此說,想必你也不會再有異議,而繼續逼著陛下不理睬成祖舊諭,而任由鹹州由藩邦領之吧?”

劉宗周則不甘心認輸,也就繼續說道:“陛下,金使臣如今這麼說,定然畏懼本朝國威,才不得不說出違心之言!朝廷這麼做,的確是有悖聖人之道,臣仍請陛下收回旨意,勿要強索鹹州,而使鄰藩生怨!”

“大明皇帝陛下容稟。”

這時,金獻直急忙喊了一聲,又道:“藩邦小臣適才之言,絕非違心欺瞞之言!也非是因畏懼天朝之威而故意迎合。這件事的確是藩邦不敬失德在先,如今若能不得上國怪罪,且上國准予我們和平歸還鹹州,自然是上國恩德,我們定感激不盡,怨言真的萬萬談不上。”

金獻直也不明白,眼前這個明國大員怎麼老是要拆自己的臺,非要覺得自己應該和大明君臣們懟起來,乃至口誅筆伐,就不知道自己想和氣生財嗎?

劉宗周如一記重拳搗在了棉花上,他也不明白這金獻直怎麼就這麼慫包,明明自己都在竭力替其說話,卻還拆自己的臺,還硬不起腰桿子,就這麼怕自己大明大兵壓境,關鍵是,這又如何,作為王臣,不是應該極力維護自己王國的利益嗎?

“既如此,廷議就到這裡,難得你這個藩邦小臣知禮,傳旨,賜金五十兩。若鹹州和平歸還,而不用到刀兵,朕必會再加賞於你。”

天啟這時說道。

“謝大明皇帝陛下!”

金獻直感激不盡地跪在地上磕頭,且忍不住地露出笑意來,心道:“有明國皇帝賞銀之恩,回去後,定能受殿下青睞!關鍵,若自己真能促成鹹州和平歸明,而為我朝鮮免去一場兵戈之事,也算大功一件,沒準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特種兵之二次入伍

喜歡啃排骨

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

庭外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