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認慫!儒臣極為失望!
庭外有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七章 認慫!儒臣極為失望!,大明:我姐夫是朱由校,庭外有棠,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啟皺了皺眉,劉宗周這種一不符合自己觀念的政見就要喊打喊殺的作風,讓他這個皇帝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當然,天啟當皇帝已有九年,也早已清楚大多數文官的通性,知道他們對於政見不合者,都是恨不得直接消滅的。
張貴這個時候也有些看不下去,忍不住道:“劉總憲,你不能因為大宗伯和你理念不合,就要陛下將其罷黜。你這樣還怎麼讓陛下兼聽則明。”
“非聖賢之道,乃惑君亂國之言!有什麼好聽的!”
劉宗周直截了當地回了張貴一句,就反問道:“陛下聽後只會壞江山社稷,不讓其閉嘴,乃至誅之,豈不是要助長這類離經叛道之言惑君?”
張貴:“我!”
張貴不得不承認,這些儒臣是真的討厭,明明國與國之間只有叢林法則,只要彼此消滅不了對方時才會和平共處乃至以禮相待,這些儒臣卻非要在自己國家強盛而對方弱小時,講仁道,深怕壞了自己歲月靜好的地主生活。但對內,卻又實行起霸道獨裁之術來,容不下異論,對於異論,直接以非聖賢之道否定,關鍵不但要你閉嘴,還要奪你性命。
但在張貴正要反駁劉宗周時,天啟打斷了張貴的話,喝道:“夠了!動輒就以是不是符合聖賢之道來評判忠奸賢愚,那還要朕這個皇帝作甚!或者乾脆讓你劉宗周這個大儒來做皇帝,因為你最清楚哪些言論符不符合聖賢之道,然後根據附和聖賢之道就是對的,不符合聖賢之道就是錯的,來治國就是。”
劉宗周聽後嚇得一身冷汗冒了出來,忙匍匐在地哭喊起來:“陛下,臣非謀逆之臣,緣何陛下句句都在言臣乃謀逆之臣!陛下無論是要殺臣,還是貶臣,亦或是罷臣,臣都要說,大宗伯所言的確是有悖聖人禮教,不符合為政以德的聖賢道理!”
“你有沒有想過,是聖賢道理錯了?”
天啟這時突然語氣平和地問了劉宗周一句。
劉宗周勐地一抬頭,看著天啟,心道:“聖賢道理怎麼會錯?”
天啟看著劉宗周那一副呆樣,又好氣又好笑,便道:“好啦!你退下吧,你的彈劾,朕不予採納,朕的朝堂上要是隻聽你一人的,朝堂廷議也沒有必要開了。另外,朕再強調一次,不要再輕易論人死罪,生殺予奪之權乃天子之權,你們隨意論人死罪,讓朕何堪?不能對外講仁道,對內就專斷蠻橫,也不能只知道要求朕寬仁自己,自己卻又不寬仁他人!所以,之前有言官論人死罪,甚至逼朕治人死罪,而又拿不出證據,就被朕殺了。朕這樣做就是要你們知道,想借朕洩私憤而讓朕枉殺他人者,皆是欺君,皆當誅!”
“陛下,臣依舊認為,大宗伯所言違背聖賢道理,的確不當出現在朝堂上!”
劉宗周固執地說道。
天啟沒理會。
劉宗周繼續道:“陛下!臣還是認為當宣朝鮮使臣來問問,聽聽朝鮮使臣的意見,陛下到時候自會知道,在朝鮮使臣的眼中,國朝這樣做是不是不德之舉,可會令其服氣,而不生怨言?”
陳子壯也繼續懟道:“陛下,總憲所言,簡直是損本朝體面,我天朝上國行事,何須看他藩國眼色!”
劉宗周道:“陛下,大宗伯動輒以上國自居,而不知以德睦鄰,這樣的人的確是不堪為九卿,即便不殺,臣認為,亦當罷黜!”
禮部右侍郎錢士升這時也忍不住站出來道:“陛下,臣亦認為,當召朝鮮使臣來問問此事,看其態度。本來李氏王朝無不仰慕我中華,如今若冒然取之,豈不有損其慕我中華之心?國朝即便真要索回故地,也不能不先以禮索之,而非行霸道之術,樹敵於四周!”
長於廣東,而對海洋文明有所接觸的陳子壯明顯對理學那一套不怎麼信,而更注重兩國之交是剛是柔在於彼此實力消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