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別樣的窖藏!,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常升進展的很是順利,他到龍勒山的時候,東察哈臺軍已然撤退。與其會合的西涼候-濮璵及所部剩餘的三千五百官員,皆面黃肌瘦,飢腸轆轆,走路都打晃。
兩日後,他們回到了敦煌,此刻的敦煌城軍民老幼齊上陣,掩埋、焚燒屍體、修繕房屋,一切皆為了儘可能恢復這裡的生活秩序。
朱雄英與宋晟、劉真,此刻就站在城頭眺望著城中處處瓦礫,大車運的屍體,排滿了街道,堵塞了道路,以至於濮璵部不得不在城外休整。
正是此時,一位花白鬍子的老者,帶著個半大小子正在與擴廓睿交涉,死活是要上城,說什麼也要對解救敦煌的銀甲將軍,表示一下自己的感激之情。
出於安全的考慮,宋晟給將士們下了封口令,不準任何人提及太孫的身份。可太孫瞧見了那對爺孫,竟然不顧安危,自己走了下去,宋、劉二人相覷一眼,也只能跟著。
這老者鬚髮皆白,目測比他老師-李善長都要年長,這樣的長者,是絕對要尊重的。揮退了擴廓睿,朱雄英親自攙著老者到一旁的值房坐坐。
“敢問長者,今年何壽?”
接過朱雄英遞過來的水,老者和藹可親的回道:“回將軍的話,老朽痴活八十有七了!”
嚯,在這個人均只有四十幾歲的時代,老者這般年紀,簡直就是個活壽星。朱雄英也越發的客氣,詢問老者找他,到底何事?
軍人救援自己的城池,援助自己的同袍,那是本分,不需要感謝。朱雄英是擔心,手下有人無視軍法,滋擾了敦煌的百姓。
聽了朱雄英這話,老者是連連擺手,官軍們不僅將自己的軍糧和繳獲的死戰馬,分給百姓,還幫著修房子、挑水。
說話也和氣,他不怕兩位都督生氣,老頭活了這麼多年,沒見過這麼仁義的軍隊,怎麼會滋擾害民呢!
從重孫手中接過小酒罈,鄭重其事的將酒交給朱雄英,老者的眼圈一紅,用顫抖的聲音說著。
“將軍,容老朽代表敦煌的父老鄉親,表示一二。可惜啊!最後一罈了,否則一定請大夥喝個痛快。”
“謝謝你們,你們是來自關中的英雄,是我漢家的虎賁,是我們敦煌蒼生的守護神。你們是最親的兄弟和朋友。”
“先賢早有聖言:兄弟休慼與共,同榮辱、共患難,我謝謝你們了,謝謝你們趕走了野蠻的東察哈臺人。”
老者這話可是戳中朱雄英的心窩子,大明的百姓,就是如此的通情達理。他們不會怨恨朝廷打仗時,會給帶來多少損失,因為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國家。
而朝廷只要給予一些微不足道的好處,他們就能牢牢記在心裡,一輩子感恩戴德。老人家氣血衰弱,不能上陣禦敵,可他懂得“兄弟休慼相關,則外侮何由而入”的道理。
大明的百姓不簡單啊!不僅堅韌、感恩,更是懂得國家大義。邊民如此,難怪宋、劉二將,能以微弱的兵力,守住敦煌這麼多時日。
“長者賜,不敢辭!”,話間,朱雄英掀開蓋子,毫不顧及的大口喝起來。直至喝乾淨了,才將酒罈倒扣了一下,以示對老者的尊敬。
老者也是微微一笑,對朱雄英拱了拱手,隨即以不便打擾軍務為由,在小重孫的攙扶下走了。
“殿下,您!”
宋晟的話沒往下說,可朱雄英知道,他想說什麼。皇室子弟用膳,是有規矩的,即便是在軍中,也要守最起碼的規矩。
可朱雄英卻搖了搖頭,先不說他的命有多金貴,首先要明確的,老百姓是絕對不會害他的。
“給你們倆,講個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英雄,每次作戰,他總有一隻腳始終不離開大地,從土地不斷汲取力量,腳下有著落,心裡也踏實,從而攻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