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章 雖遠必誅!,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烈日昭昭,酣戰不休,天空中風雲變幻,颳起的狂風在耳邊呼嘯作響,彷彿老天都在為這支即將被消滅的明軍悲慼。

就在宋、劉部支援不住,殘部被團團圍住,做最後抵抗之時。南邊的地平線上,傳來隆隆的馬蹄聲,伴隨著捲起的滾滾黃沙。

等他們衝出煙塵之時,十餘名金甲武將,簇擁著一位銀甲將軍疾馳而來,緊隨其後的是一面團龍戰旗,及鋪天蓋地的明軍騎兵。

這突如其來的一幕,著時讓交戰的兩支軍隊錯愕。而回過神的明軍將士,看到了那面象龍旗後,也都爆發了陣陣歡呼之聲。

沙米查干當然也注意到了,明軍能出現在這,就證明安定已失。雖然來軍的規模不大,最多不過三到四萬之眾,可他們是生力軍,而自己手裡只有一支疲憊之師。

敦煌的明軍贏了,宋晟、劉真贏了,到嘴邊的肥肉就這麼飛了,如果東察哈臺軍堅持全殲他們,那隻能讓自己的損失無限增大,這不是沙米查干想看到的。

“傳令,脫離與明軍的接觸,放棄一切輜重,後隊變前隊,全軍向北折返。”

沙米查干的確是明智的,帶上這些家當,他們不可能全身而退,會像草原上的羊群一般,被狼一口口吃掉,甩都甩不掉。

待東察哈臺聯軍如潮水般退卻,宋晟、劉真等將士,全身彷彿被抽乾了氣力一般,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著粗氣。

劫後餘生的他們,目不轉睛的盯著那面龍旗一馬當先,身後的明軍,也自動的分出兩股,從兩翼開始包抄,他們在側翼拉的越長,被截下來的人就會越多。

這是一種相對簡單的戰術,它要考驗的是將領之間的默契,更要求將領們把準時機,自行與主力脫離,切割敵軍,進而完成包圍。

但不要小看這種戰術,在萬馬奔騰,廝殺聲震天的隊伍中,根本就沒法時時保持指令準確傳達,這就是為什麼騎兵將領,比步兵將領要少的原因。

這支軍隊的統帥,能將這戰術的掌握的如此透徹,足以證明其能力,絕非一般,甚至遠遠超過了同輩的將領。

他是誰呢?竟然能得到天子旌旗?

晉王,還是燕王?

兩萬餘明軍,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在東察哈臺軍隊的尾部,狠狠咬下了一口。三支騎軍軍猶如三股巨浪,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不停擠壓著沙米查干拋棄的軍隊。

隆隆的戰鼓聲如雷動,響徹九天,又如萬頃怒濤撲擊懸崖。長劍揮舞,彎刀砍殺,長槍如蛇,弓箭像蝗蟲般密集,兩支軍隊在沉悶的撞擊聲和短促的嘶吼聲,陣中一朵朵血花綻放於野。

尤其是那員令人矚目的銀甲將軍,唰唰唰,三招沒有到,一槍刺中敵將咽喉,挑之馬下。隨即躍馬上前,抽出腰間的寶劍,揮劍砍飛了沙密邇的人頭,脖頸的斷裂一股血劍噴湧而出。

這一口咬的可謂不小,東察哈臺聯軍兩萬五千多精疲力盡計程車卒,在包圍圈拼死抵抗。僅僅過了一個時辰,他們就從刀俎,變成了魚肉。

與他們一樣,明軍的騎兵也毫不留情,哪怕是胸口被刺中,脖頸處也免不了被補上一刀。沒錯,自奔襲戰開始以來,這支騎兵就沒留過活口,所接之敵,盡數斬殺。

除了為奔襲保密外,更是要正告關外諸部,凡是與大明為敵者,死是唯一的出路。

圍殲戰,進行了三個時辰,以常森砍斷東察哈臺的將旗為終。整個戰場積屍累累,血流成河,斷臂殘肢隨處可見。東察哈臺部,除了些許戰馬,再沒有站著的。

等朱雄英策馬回到敦煌城時,剛剛撲滅城中大火,灰頭土臉的宋晟、劉真,都一臉驚詫的看著朱雄英。無他,這支騎軍的統帥,實在年輕的離譜,而且他們還不認識。

這是哪家公侯府的少年郎,不僅勇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