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不拘形式,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這一句“以和為貴”,可是讓晉王把燕王恨到了骨子裡。可他這麼做,無疑就是變相的庇護了齊王。朱雄英是想不明白,太子沒說,他也沒法往深裡問。
但有一點很明確,在太子的手好之前,他就得捉刀代筆,幫著處理政務。這活計,是朱雄英最煩的,從前看老爺子整天案牘勞形,他就透著煩。
第一天,朱雄英負責念,太子怎麼說,他就怎麼批,當了一天無腦的筆,機械性的熬了四個時辰,出來的時候,膀子都硬了。
第二天,朱雄英唸完,太子還讓他表述一下自己的意見,補充不足之處後,再按照太子的意思,將奏章批好。
第三天,太子讓他直接批,批寫完,朱標再隨便抽幾個檢查。
......,到了第六天,朱標發現異常,原本應該批三個時辰的東西,朱雄英一個半時辰就批完了。
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翻了幾本朱雄英批奏的本章,看完之後朱標“拴q”了。用眼睛盯著,這小子中規中矩,一放鬆就玩離經叛道,是吧!
“來來來,你給孤解釋一下,臨山衛、定海衛、昌國衛鬧響,你為什麼要兵部派員,就地處決浙江都司千戶以上所有正職軍官。”
朱標自覺是個開明的人,他要是個老古板,就不會任由朱雄英天南地北的瞎胡鬧,更不會讓隨即用批寫朝政文牘。
他允許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也允許犯錯誤,可你不能太出圈。這批都是什麼,別說下面執行起來會有異議,皇帝抽查又該怎麼交待。
可朱雄英卻不以為然,給他倒了一杯茶,還讓朱標稍安勿躁。這讓朱標更說火大,他知不知道,這輕輕的一筆,會有多少人被牽扯,又有多少人會喪命。
“父王,您急什麼啊!兒臣這麼批,覺得是有理由的。”
“像您這般長篇大論,苦口婆心,完全是徒勞無功。”
朱雄英這話,可是把朱標氣樂了,教下面的官員,謹慎處置,“一事通,不再難”,這有錯了?
他跟宋濂求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過他,帝王者,教百官,立社稷。百官順服,依律行事,天下則垂衣拱手而治。
怎麼到了朱雄英這,就成了無為而治了呢?李善長是法家的,但這也不是他的路子啊!
“行行行,你能狡辯是吧,來,你說給孤聽。”,朱標倒想看看,這混小子能狡辯出什麼來。
額,見太子親爹不依不饒,非要刨根問底,朱雄英聳了聳肩膀,只能老老實實的解釋。沒辦法,誰讓人家是爹呢!
先說下面的那些官,請安之類的吉祥話佔了一半,朱雄英沒他那麼好的耐心,看他們的拍馬屁,直接跳到後半段,看正事就行了。
至於說,朱標教不會他們,是因為大多數官員,愛惜自己都多過忠心朝廷。他們上的本子,多數都是伸手要東西,所以不管朱標怎麼教他們務實求真,他們都會這麼寫。
那浙江都司報兵部,轉到東宮的這份鬧餉文書,責任根本不在衛所的官兵。從這字裡行間躲躲閃閃的言辭此中,就能輕易的看出來,他們是希望補充戶部將“火耗”補上。
是,這一點,處理國務多年的朱標,一眼就能看出來。而解決此事辦法無非兩個,要麼戶部認倒黴,把這份“火耗”補上;要麼令浙江都司出兵,抓幾個鬧事者,殺一儆百。
兵部的人,就是抓住了朱標沒有帶過兵的短板,又不會輕易開殺戒,所以才原封不動的送上來。
“徐允恭節制陝西軍隊後,殺了三十五人,將火耗兩成半的慣例降到一成。”
軍餉出庫,兵部與戶部交接時,每一錠都是要過稱的,保證足量足兩的交付,這個環節絕不會出錯。
千里之遙的陝西的火耗可以降到一成,那與直隸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