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章 多荒唐的理由!,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是梅殷於浴溪鎮,化解一場有驚無險的襲擊的同時,西安行宮-承慶殿,看著岷王-朱楩,吳郡王-朱允熥的吃相,周王朱橚眼睛都直了。
很普通的兩葷兩素,外加一壺清水,周王府的下人吃的都比這好。這要不是太孫的行宮,朱橚早就火了,還能心平氣和的坐這。
他倆倒好,竟然大口朵頤,就跟餓了多少的難民一般。皇家禮儀,體統呢?就這吃相,誰能把他們與皇家子弟聯絡到一起。
可沒過多久,便有宮人進殿,連桌子帶菜,統統收走了,甚至連朱橚手裡的筷子都沒放過。
“你,你們!”
朱橚剛要發火,便被岷王-朱楩出言制止:“五哥,她們都是按規矩辦事,你又何必與下人一般見識呢?”
是的,這的確是太孫定下的規矩,實行移民屯邊,是項花費巨大的政策,兩陝剛剛又經歷過一場大戰,府庫緊張,必須開源節流。
自太孫以下所有官員公飯不得超過四菜,用膳時間不得超過兩炷香。如此做,就是為了提醒官員一絲一飯皆來自百姓,不可拖沓混日子。
至於說,朱楩二人的胃口為什麼這麼好,完全是被奔襲作戰逼出的後遺症。戰場瞬息萬變,物資奇缺,多吃一口,下一頓就不知啥時候了。
與朱橚比不起,他的封地在開封,王府也是以宋宮故地擴建而來,錦衣玉食,珍饈美味,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然看不上這等飯食。
恩,行,有規矩是吧!那太孫呢?一到詔命把他從開封叫來,他卻不出來見人,就派這倆小傢伙,什麼意思啊?
“怎麼,五叔,你是著急見孤,還是著急知道孤會怎麼處置馮勝?”
見太孫背手從後面走出來,叔侄三人趕緊行禮。起身後,朱橚的臉也有由陰轉晴,語氣溫和的向太孫保證,他與岳父馮勝之間,絕對不敢揹著朝廷搞事。
“太孫,您是瞭解五叔的,五叔這輩子就是醉心醫道。”
“是,年輕的時候也孟浪過,但我早就改邪歸正了,我跟老二不一樣!”
這是實話,自青年時期朱橚就對醫藥很有興趣,認為醫藥可以救死扶傷。延年益壽。他組織一批醫者編撰過《保生餘錄》方書兩卷,隨後著手編著《普劑方》。
洪武二十三年,他因罪被流放到雲南。在這期間,朱橚對民間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當地居民生活環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醫少藥的情況非常嚴重。
於是,他組織本府的良醫李佰等編寫了方便實用、“家傳應效”的《袖珍方》一書。
洪武二十四年年底,朱橚回到開封。其深知編著方書和救荒著作對於民眾的重要意義和迫切性,並利用自己尊崇的地位,在開封興辦醫道館。
組織了一批學有專長的學者,如劉醇、滕碩、李恆、瞿佑等,並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畫工及其他方面的人輔助。大量收集各種圖書資料,繼續修撰醫書,被人譽為“開封周邸圖書甲他藩”。
與此同時,又設立了專門的植物園,種植從尋的各種野生植物,進行觀察實驗。將可食用的植物,推廣於民間,以備百姓果腹之用。
相比於同母所出的殺人如麻的燕王朱棣,醉心醫道的朱橚,簡直就是活菩薩。他還不知一次的表示過,此生唯願效仿孫思邈、張仲景,為世人留下幾許治病良方。
在大明的諸王中,如果非要論德、論行,朱橚即便不能拔得頭籌,也是浪子回頭的典範。這也就是為什麼,皇帝沒有下旨拿他,朱雄英也以禮相待的原因。
“委屈?行,那你說說,你倆偷偷密會,都說什麼了?”
朱雄英已經命西鎮撫司派出錦衣衛,遠赴開封、鳳陽,查察周王、馮勝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可告人之事。
可在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