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章 苦口婆心!,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景清很奇怪,好端端的皇帝為什麼要給他批寫這麼兩句。
難道是他上的本章,不對?沒錯啊,國雖大,好戰必亡!
拿著本章從通政司出來,景清打算去武英殿面聖,路上正巧碰上了鐵鉉,便聊了起來。
“閣老,這皇上到底是什麼意思,下官不明白啊!”
依著皇帝的脾性,打仗這種事從來是乾綱獨斷,不打就是不打,想打的話神仙也沒辦法改變。
可這含湖其辭的,什麼意思?
呵呵,瞧了一眼,微微一笑,鐵鉉將奏本還給景清。拉著他一起坐在臺階上,給他點了個步。
鐵鉉與皇帝相識之時,陛下還是個八歲的娃娃,說是粗識大字也不為過。那時候,鐵鉉就以為他只是早慧的孩子,權當個是忘年交。
可隨著年深日久,及陛下所做所為,他發現了陛下瞄準的是武英殿的寶座。
皇帝是個有大志向的人,從小就是,他的心不止於廣徵四夷,教通四海,他是要做這世間的帝王的。
這十年,他能老實窩在應天城,不是因為臣工們的勸諫,而是在韜光養晦,積蓄戰爭成本,及戰爭的有利條件。
比如兩個月前,皇帝調回鎮守西邊的李芳、李茂、郭鑰、郭銓、郭錡五將,聽取邊境的駐防及敵情。剝離錦衣衛監軍法之職,重新啟用五軍斷事官總治五軍刑獄。
還命提領五城兵馬司事的都督-藍誠,實領右軍都督府右都督等人事調動,這些都是為即將到來的西征做準備。
“就你這本論好戰必亡說,皇帝十五歲那年,先帝就考校過了。”
“你知道先帝看完他寫的本子,是怎麼說的嗎?”
“這娃,天生就是為戰爭而生的。”
國有長君,社稷之福!先帝作為開國帝王,見過的人和事太多了。他為什麼要死抱著禮法,放棄成熟穩重的朱棣,非要把跨一代傳給皇帝。
不僅僅是因為皇帝是他心愛的長孫,更因為他清楚,皇帝再喜歡打仗,也不會拿國力作本。他變著法的弄來戰爭所需,而不會徒增百姓的負擔,這一點,朱棣做不到。
前日,鐵鉉奉命督查江南織造司這十年上報的大賬及專項司庫。具體數目不宜透露,但鐵鉉可以告訴他的是,與東察哈臺汗國打個三四載不成問題。
這海上的貿易的確是顆搖錢樹,不僅緩和了大明在財政上頹勢,更是攢下了不菲的軍資。要不然,皇帝的底氣也不會這麼足,這麼有耐心。
“來,老夫給你掰著手指頭算算。從他當虞王到現在,三十年了,你見他有啥喜好不?”
喜好?
劣跡喜好還真沒聽說,皇帝起居簡樸,不喜奢華,布衣素食,食不過三餐,菜不過四,即便是半夜批閱奏章餓了,也常是一碗麵或湯泡飯便解決了。
至於女色方面,也很節制,後宮也是好些年沒有進新人了。說到勤政、不貪圖享樂,皇帝的確不壓於歷代明君。
嘆了口氣,景清沉聲道:“閣老,下官不是攔著陛下建立功業,大明能超越盛唐,下官才高興呢,也能跟著青史留名。”
可他喜好的是功業,而且要的還是三代人都難達成的功業,這又不想傷國力,又要成事,太難了!
“你這話是說到點子上了!難,不難是皇帝老子做的麼?要是不難,豈不是人人都能成明君了?”
“老夫不攔著你進言,你是通政使,是皇帝親自簡拔的重臣。老夫就是希望你想想,在這即將到來的盛世,你都做了什麼。”
皇帝在登基之初,就與鐵鉉等人說過,十年生養,十年發展。為了平定叛逆及海患,大明耽誤了四年,可這十年的休養生息,也都找補回來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