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九章 合作無上限,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藏地派系林立,部落繁多,是個極其複雜的地域。元朝因佛教為國教,信仰一致,得以直接排官管理。而這一點,是大明朝做不到,所以不得不另闢蹊徑。
接到二人請入朝覲見的奏本後,朱雄英便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那便與高僧活佛們合作,共同治理藏地,形成政佛一體的新治藏模式。
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駐軍問題。建國快五十載了,藏地歸附也有四十年了,不駐軍,這像什麼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駐軍便說明這地方不是大明的。
朱雄英的想法是,從陸軍學院抽調三千名學兵為基幹,於雲南徵發八萬大軍,與藏地現有的軍隊組成駐軍,由他的舅兄-西平侯沐成出仍大都督。
“陛下,先帝收納藏地之時,曾許諾永不駐軍。而且藏地的百姓,早已經習慣了。這突然變化,臣怕他們一時難以適應。”
“而且,藏地諸司竟然有序,僧兵充足,反覆添兵,實在是徒勞。”
大明藏地的行政建制主要是軍事性質的衛所,一方面承認世居其地的土官酋豪的世系特權,一方面派遣漢族流官,以流管土,以土治番,土、流官員皆為武職,聽命於兵部調遣。
都指揮使司二:烏思藏、朵甘;指揮使司一:隴答;宣尉使司三:朵甘、董卜韓胡、長河西魚通寧遠;招討司五:朵甘思、朵甘隴答、朵甘丹、朵甘倉溏、朵甘川、磨兒勘。
萬戶府四:沙兒可、乃竹、羅思端、別思麻;千戶所十七:所剌宗、所孛里加、所長河西、所多八三孫、所加八、所兆日、納竹、.......
指揮使、都指揮使僉事、千戶、百戶等官職都准予世襲,只是在襲職要經過皇帝的批准,並換髮敕書和印信。
可一旦改用中原兵制,那他們的地位,權力都要受到較大的衝擊,這可不是增加互市貿易量,便能抵消的,太吃虧了。
而且,軍隊一旦掌握朝廷的手中,他們在藏地的威望,便將急速下降。所徵繳的賦稅,也必定要全數上交朝廷,這麼一來,他們的一家老小,子孫後代該如何呢?
瞪了撒力加監藏一眼,第悉-扎巴堅贊沉聲言道:“陛下自然有陛下的考量,我們的文殊皇帝豈會因為改制,就厚此薄彼。”
“還不趕緊向陛下請罪,請陛下寬恕你的無禮!”
要不怎麼說人家扎巴堅贊能當上第悉呢!給這麼點甜頭,就收人家的軍隊,得多缺心眼的皇帝,能幹出這種事。
朱雄英當了十幾年的皇帝,駕馭得了這麼龐大的帝國,將大明治理的如此強盛,豈能是如此膚淺之輩。
擺了擺手,說了聲無妨,朱雄英便拿起一個本子,讓魯植過手,交給扎巴堅贊。這裡面是他的一些想法,尤其針對藏地的諸灌頂國師。
他們都是僧人,以僧主持一方,是藏地獨有的政治環境造成的。換做大明朝,哪個僧人敢如此?
朱雄英尊重藏地的傳統,但作為皇帝,駐紮軍隊、派遣官員、徵收稅賦等治理地方的基本權力,他不會放棄。
為了讓雙方達成共識,朱雄英打算將駐軍分為兩部,番兵繼續由僧人統領,負責地方治安;明軍只在各要險之地駐軍,不參與地方之事。
另外,在藏地實行漢化,地方官吏半數明人,半數番人,絕不剝奪番人治番的權力。
同時保證,不動當地的宗教信仰,確立活佛的地位,立為大寶法王。並冊封扎巴堅贊五部頭人分別為闡化王、闡教王、擴教王、贊善王與輔教王。
大寶法王加五王,及漢番官制,治理藏地,既附和藏地的實情,又不讓某一家獨大,形成足以挑戰朝廷的勢力,這就是多封眾建。
“陛下,不是臣等推脫,實在是這事太大了,臣等實在做不了主。能否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