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八章 西邊來人了!,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劉璟、鐵鉉打過招呼後,朱雄英並沒有在朝廷,議論西征之事。反而召見了,掌管藏地事務,帕竹派系的-第悉扎巴堅贊,及朵甘都司都指揮使-撒力加監藏。
自洪武初,鄧愈平定藏地,朝廷對藏地的統治,可以用“有而不治,多封眾建”來概括,說白了就是宣示主權,但不實際管理。
洪武六年,在元朝末年出任“代理帝師、主管西藏僧俗事務”的“南傑貝桑波”代表藏地的六十多個僧俗首領,親自到應天朝見,朱元章接見了他們,並正式宣佈由明朝取代元朝在藏地的統治。
接見南傑貝桑波後,朱元章釋出詔令,撤消元朝在藏地設定的烏斯藏納裡速古魯孫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在藏地設定烏斯藏衛指揮使司為最高軍政機構,下轄烏斯藏宣慰司都元帥府和俄力思軍民元帥府。
但和元朝實際委派官員去藏地主持地方軍政工作不同,朱元章知道自己實力有限,加上統治青藏高原的財政成本太高,明朝也負擔不起。
所以,上至指揮使、副使、同知、籤事,宣慰使、都元帥,下至萬戶長、千戶長都是直接委任藏地本地勢力的首領擔任,明朝則不委朝廷派官員前往西藏任職。
而朱雄英對藏地的認識,與先帝卻大有不同,他以為,藏地已經不是“官員”做主的時代,先帝封的那些“官”,不但在明朝是虛的,就是在藏地內部,也是沒什麼實力的。
在藏地,真正有勢力的佛教的高僧活佛們,要把這些人抓到手上才行。所以,年初朝廷特地派遣使者入藏,前往咱日山,審查新活佛的“呼畢勒罕”。
去不想,他們如此的敏感,第五任第悉扎巴堅贊竟然隨明廷使者回京,還美其名曰-覲見天子。這個藉口可不怎麼樣,他都當了十幾年皇帝了,訊息再慢也早到了吧!
朱雄英心裡明白,無非是看他的目光,瞄向了楚布寺,心裡有些虛,所以來應天探探虛實,看看他這位穩坐十餘年帝位的天子,到底是個什麼態度。
當然,該裝湖塗的時候,他也裝湖塗,讓魯植奉茶後,朱雄英澹笑道:“朕踐祚已十餘載,與卿等一直都是奏疏對話,能見上這一面,很是不易啊!”
“雖然大明與前元不同,漢人正朔奉道教為國教。但我朱家與佛教淵源甚深,你們對面的這位皇明寺主持,便是太祖位下第八子。”
“你們興許不知道,朕的八叔,已經是江南六省的佛門的領袖了。”
朱元章早年曾出家,這不是什麼秘密,讓二人驚詫的是,大明的親王竟然也有出家為僧,由此足見朱明皇室禮佛之誠,與藏地佛教真乃志同道合。
第悉扎巴堅贊也起身隨身附和,洪武朝時:明使-許允德連續五年一直奔波於漢藏之間,最終積勞成疾在返回途中死於臨桃。
集慶大龍翔寺的漢人-克新,奉奉詔諭藏地,圖其所過山川地形以歸;浙江漢僧宗泐,奉旨出使西域,也詔撫了安多之域。
這三人都是藏地歸於王化的賢德之士,藏地百姓也多有拜祭。噶瑪巴活佛也於永誠元年,將三位的神牌供奉於楚布寺,享受藏地的香火拜祭。
好好好!朱雄英滿意的笑了笑,隨即言道:“今番,二卿來朝,朕心甚慰。但有所請,無有不準!”
皇帝說過的話即是聖旨,這話自然不假。可扎巴堅贊,也不好把話說的太明,所以便照藏地所需,起身言事。
曰:為乞討食茶事,臣所屬之藏地,僧眾數多,食茶甚少,今來進貢,專討食茶。望朝廷可憐見,給予食茶勘合,前去湖廣等處支茶應用,並乞與官船腳力等項回還便益。
朱雄英聽後,也是點了點頭,朝廷的名義上茶馬八司:秦州茶馬司、河州茶馬司、甘州茶馬司、桃州茶馬司、西寧茶馬司、永寧茶馬司、雅州茶馬司、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