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洪武帝歸天!,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功勞,及宣揚國威,這一點無可厚非。雖然違制,但也是人之常情,諸臣也都沒甚異議。
至於,命諸王率子嗣進京奔喪,這卻是個大問題。先帝駕崩,國家震動,朝廷一邊要治喪,一邊又要籌備登基大典,誰有功夫去看著他們呢!
他們的三護衛,少則幾千,多則一萬大多,這麼多軍隊一股腦的開到應天,不僅勞軍傷財,更是會造成京畿守備壓力過大。
“皇上,先帝新喪,舉國哀痛!諸王定然也是悲從心來,而這麼多軍隊開來,難免發生口角。”
“真在國喪期間發生此等荒唐事,先帝的顏面何在,陛下的顏面何在,朝廷在諸國面前又改如何自處呢!”
禮部尚書-陳迪的話,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他們的意思很簡單,既然先帝已經把難開口的話說出來,皇帝從了就是,沒必要給自己平添煩惱。
當然,也有附議朱雄英之意的,比如左僉都御史-景清。先帝國喪,新皇繼位,乃國家大事,名正言順,召諸王奔喪、觀禮,名正言順,為什麼要攔著。
有先帝的遺詔在,又有諸部重臣,還怕什麼非議。誰要是藉機發難,或者不識大體,自有國法論處。
“湖塗,書生就是書生,你知道他們三護衛加起來有多少人嗎?”
藍玉鼻子都氣歪了,好不容易熬到了太孫繼位,見著亮光了,還能讓他們帶著三護衛來搗亂?
先帝有二十六子,在藩的兒孫有幾十人,要是讓他們帶齊了護衛,那就是幾十萬人。先帝新喪,政局晦暗不明,這時候一根柴火就是沖天大火。
到時候,別說新帝能不能順利繼位,先帝的喪事能不能辦下去,還不知道呢?虧得景清是讀書人,“八王之亂”怎麼來的,他不知道嗎?
就在藍玉拱手要勸諫,新帝不可因為愚孝,誤國家大事之時,朱雄英卻抬手製止了他。
“景御史之言,朕深以為然。朕是順位繼承的,有什麼好遮掩的。”
“但諸公之言,也不是沒有道理,幾十萬軍隊開到應天來,的確不像話。”
“你們,能不能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既讓先帝體面的入陵,也不讓朕及諸王子孫,揹負不孝之名!”
折中的辦法?啥辦法啊!先帝崩了,新皇繼位,不讓諸王帶護衛來,他們敢來嗎?別看他們平時蠻橫的很,這節骨眼,沒人幹這種傻事。
就在諸臣面面相覷之時,右都御史-劉璟,上前拱手進言:“皇上,先帝一生簡樸,彌留之際尚且不忍耗費民力,質樸之意,臣等感佩莫名。”
用劉璟的話說,先帝尚且如此簡樸,諸王憑什麼比他們的父、祖架子還大呢?且國喪是有期限的,讓他們帶足儀仗奔喪,等著都到京師,猴年馬月!
既然都是忠臣孝子,那就得以先帝為重,隨行人員不宜過多,以免拖延時間。只需在上諭中寫清父子人倫之道,新帝期盼他們早日迴歸,命諸王僅率百人隊護衛入京即可。
大明帝國,洪武盛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哪有那麼多匪類截道,他們帶那麼多軍隊能幹什麼,想幹什麼?但凡是忠臣孝子,沒人不會體諒新皇的一片孝悌之心的。
聽了劉璟這話,藍玉等人也不說,百人規模的衛隊,那就沒問題。而且,這球還給他們踢了回去,誰不從,就是不孝,更是不忠的舉動。天下人要笑話,也是笑話他們。
“仲璟知朕心矣!好,就由仲璟執筆草擬吧!”
敲定了奔喪的事宜,朱雄英又看了一眼,躺在榻上的朱元章,面色悲愴的說道:“曉諭天下,洪武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洪武皇帝駕崩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