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三章 腰桿一致!,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章是開國君主,開國君主最大的特色,就是敢於打破陳規陋習,創立、改良制度。就像宰相制度一般,哪怕它貫穿了王朝史,還不是說廢就廢了。

而且,在改良、創立制度方面,老朱還是很有心得的,例如魚鱗圖冊、食鹽開中、養老政策等方面,都獨樹一幟,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今兒,之所以毫不留情的把詹徽摁下,就是因為朱元章注意到了文官集團的異動。依著老朱的經驗,他稍有遲疑,那些按捺以久的文官,立刻就會跳出來。

太子新亡,他們也想趁著太孫沒有掌握全部權力時,佔據一部分話語權,以便將來為仕林子弟開脫更廣闊的天地,施展他們心中所謂的抱負!

在治國理政上有能耐,能讓大明的國力蒸蒸日上,百姓豐衣足食。這樣的讀書人,老朱是歡迎的,有多少用多少,他不會埋沒賢良的才華。

就像那些他重視的兩榜進士,有的不足十年就做到了一部尚書或布政使,起居八座,開牙建府。

可對於那些心懷叵測,想著他年老、精力不濟;太孫年輕且對政務把握不大;便要分割話語權的臣工,老朱是絕對不會手下留情的。

拿下詹徽就是個引子,他要拿詹徽的腦袋,作筏子,興一場大獄,殺一殺蠢蠢欲動的文官集團勢頭,遏制一下他們的野心。

“雄英,你記住!文官可用,不可輕信,歷朝歷代文臣把弄權柄,比武將的危害更大。”

“武將手裡刀殺人,他們手裡的筆,誅心。這就是朕為什麼告戒你,趙宋文人比苗劉兵變,更可怕的原因。”

朱元章在一天,這些人不敢做的太多,只能一小步一小步的試探。可他死了之後,那便不好說了,太孫畢竟年輕,他不得不時時耳提面命。

呈給皇帝一杯茶,朱雄英卻很直白的表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在老朱疑惑的目光下,朱雄英提出:朝爭有度,朝爭有線,相忍為國。

“皇祖,孫兒不是小孩子了,孫兒也當父親了。”

“在萬軍陣中,孫兒尚且遊刃有餘,難道就對付不了幾支禿筆嗎?”

對付貪官汙吏,朱雄英沒意見,有多少殺多少,畢竟他們禍害的是國家的根基。可文官集團中,那些抱著聖賢之道,及權欲之心的人不同,他們只是有自己的抱負而已。

這兩類人,朱雄英以為,還是可以善加利用的。心中有數就行了,手上注意尺度也就算了。真把他們屠戮一空,朝堂皆是武將,兩極分化嚴重,也未必是國家幸事。

瞧著朱雄英那張與朱標八分相識的臉,再聽他那一反常態,與朱標相似的政論,朱元章有些恍忽,恍忽又看了他那心愛的長子。

怔怔的看了一會,老朱又出臆想中走出來,放下茶盞,澹澹道:“雄英,近來沒少研讀,你父王的手札吧!”

是的,近些日子來,朱雄英每天都會翻閱朱標批閱扎子,及一些行政的筆記。老實說,受益匪淺,心中扼腕痛惜,若朱標可為帝,必定是一朝文治盛世。

與他宅心仁厚,心智清名的父親相比,朱雄英差的很多,差的很遠。讀那些批語,想起朱標對他敦敦教誨,也讓朱雄英身上的煞氣,消退不少,溫和了許多。

“過去,孫兒也一直認為,以殺止殺,以力破勢,無往而不利。”

“可讀到父王治吏扎子時,那裡提到剛柔相濟,恩威並施,才能垂衣拱手而治天下。”

朱雄英打算把朱標的批閱的文牘、筆記心得整理出來,編成一本書。當然,在編成過程中,他還要請皇帝,親賜治吏、治軍、治民的法門。

有了皇帝、朱標兩代人實踐的經驗,來教導朱文聖,他將來一定可以成為一個有為之君。

哈哈,“你小子,跟你祖父也畫葫蘆,把朕都饒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