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七章 別樣的拜將禮,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宋成是他的愛將,從西征時,投入南宮麾下,功勳卓著,為官又很是清廉,對他忠貞不二。要不是看重於他,朱雄英也不會把看守朱棣的差事交給他。

現在他死了,不可不厚斂,朱雄英隨即下旨追贈宋成為寧國公,並親筆題字:“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長纓。”,以褒獎宋成的忠誠。並準五子-宋瑛襲爵、六子-宋瑾封西寧候。

並特旨由吳王-朱允熥代其,為大都督抬棺入土,而藍玉、徐允恭等人,也自覺的頂替護靈官兵,為宋成抬棺。

隨著靈樂響起,藍玉等人將宋成的棺槨放入穴內,自聚寶門而來的弔唁商賈百姓,無不為大明失去了一位柱國而悲傷,掩面而泣。

看著兩側的百姓,朱雄英又把目光瞄向了宋成的棺槨,不由在心中念道:“景陽,有這麼多人來送你,欣慰吧!”

隨即,當這隨行官兵、弔唁百姓的面,朱雄英當即宣佈拜將:命武英殿大學士-昭武將軍-涼國公-藍玉為大將軍,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徐允恭、常茂、盛庸、平安、為副將軍,......統京營十萬,節制關中、河南、山東之軍,出師討伐,平滅叛賊。

“朕少年時,隨文昭公學國史,先帝及諸將開國之難,史所罕有!”

“那時候,文昭公常與朕說,等朕當了皇帝,一定是太平盛世,就不用打仗了。”

李善長這話,充斥著浪漫主義,他老人家總是認為,一、二代人的努力後,天下必然至太平。就是刀槍入庫,馬放南山,也未嘗不可。

可朱雄英打小就認為,忘戰必危!因為這天下從來都缺野心家,他們得不到,就要用手裡的刀去搶。在這一點上,朱棣比朱高煦強多了,手段倒是光明磊落的多。

朱雄英也是腥風血雨中,滾出來的皇帝。打仗,他從來都不怕。可作為天子,要天下百姓,因為他們叔侄之間的爭奪皇位,而受罹難,他這心裡不好受。

“兵力、裝備、糧秣、餉銀,朕源源不斷的供應著。”

“告訴將士們,朕不是以皇帝身份命令他們儘快取勝,而是讓他們為天下黎庶為念,早日剿滅叛軍,還一個太平盛世!”

藍玉、徐允恭、常茂、盛庸、平安為首,參加奠儀的諸將,在宋成的靈前起誓:不破賊軍,誓不回還。

而一身重孝的宋瑛、宋瑾,也跪在皇帝,額頭綁著的孝帶都磕紅了,請皇帝允許他們,戴孝出征,為他們的父兄報仇雪恨。

“好,忠臣孝子!朕準了,封你兄弟二人為千戶,隨中軍行動。”

他倆都是軍事學院的學兵,朱雄英特許他們,從學院挑選年長些的學兵一千,劃歸他們統領。令宋瑛、宋瑾兄弟倆,給他們的父親守靈三天,然後去玄武湖中軍報到。

除此之外,朱雄英還照會來弔唁的百姓,為國除奸,保家衛國,乃大明子民之責。無論平民、商賈,參軍報國,斬將擒賊,匹夫可得賞,商賈可封侯。

大明的軍隊包容開放,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即在此時。想翻身富貴的,想蒙蔭子孫的,皆可登記兵役,戰後朝廷論功行賞。

那詞怎麼說的,人民戰爭!朱棣可不是削藩被逼反的,他也搏不到諸王的同情。因為一個謀朝篡位的反賊起兵,這藉口多蹩腳,論道理的話,他已經敗了。

這是個倡導忠孝節義的時代,他們的行徑,為時下道統所不容。無數的文人墨客,都會站出來唾罵他們,帶動輿論,百姓自然也就調動起來了。

朱雄英就是要用一顆顆人心,把燕軍砸到,把他四叔君臨天下的美夢給打醒。

捅咕了一下徐允恭,常升低聲言道:“瞧見沒,在爭取民心方面,陛下的心機,才是高深莫測。”

萬歲萬歲萬萬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