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八章 永誠開關,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個問題,必須要說明白!洪武朝施行海禁令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先帝以為:倭人奸詐自隋唐來往中國,便窺視中原之物華天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而倭奴借市舶通商之便,購入鹽鐵等,裝大其武裝,遂有倭奴擾海之亂。

關於這一點,在洪武十四年的上諭中,先帝早就說清楚了:以倭寇仍不稍斂足跡,又下令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

先帝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頒行禁海令,就像上諭中說的一樣,擔心海外諸國窺視我天朝富庶,爭先效彷倭奴。

所以,採納臣工們的建議,實行更加嚴厲的海禁政策,封鎖了沿海各港口,銷燬出海船隻,斷絕了海上交通。

可實際的效果真如人意嗎?倭寇、海盜不來了,還是貿易被徹底斷絕了?

“諸位愛卿,圈界禁海,真的禁得住嗎?”

“不以為朕坐在這武英殿裡,就什麼都不知道,沿海各地的走私,已經氾濫成風!”

有的豪強暗中走私,甚至還與地方官府,請那些老爺們,看在巨大的利益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可不可以說,禁海令成全的是貪官、豪強,苦的是小民百姓。

既然如此,那所幸就不禁了。倭奴是海禁的源頭,那解決沿海倭寇的襲擾,顯然就成了解除海禁的先決條件。

洪武朝時,北元勢力蠢蠢欲動,亡我中華之心不死。國家草創,國力孱弱,為了鞏固中原,避免兩線作戰,先帝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剜肉補瘡。

但現在國情不一樣了,經過了十三次的北伐,北元的勢力大大衰退,內訌不斷,無暇南顧。

如今,正是大明化被動為主動的最佳時期,邊境衛所與水軍相配合,徹底消滅那些敢於侵犯大明沿海的倭寇、海盜。

對皇帝話,劉璟是一萬個支援,這倒不是他當著群臣的面拍馬屁,而是其認為,諸臣實在太浪費了,捧著金飯碗去要飯。

“皇上說的好,比臣等說得好,想得遠!”

“諸位,我大明有近二十萬水軍,數千艘戰船,讓他們巡視江面,運運糧食,是不是太浪費了。”

倭寇也好,海盜也罷!靠著那點人船,在大明的沿海燒殺搶掠,憑什麼?而且,這二十萬水軍,你打不打仗,都得養著,一年的費用也是個天文數字。

諸官不是心疼錢嗎?是再花點錢,讓水軍把那些雜碎剿滅,搞得他們寸板不敢下海;還是繼續圖廢國帑,一年年的往外掏錢,而且是水軍軍費、禁海費一起花!

劉璟這話算是對了武將們的脾氣,藍玉拍了一下大腿,豎起大拇指讚道:“哎,這回總算有明白人了!不愧是青田先生之子,就是比那些榆木腦袋通透!”

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保證,甭管是陸地的,還是海里的,都是效忠君王,保家衛國。加軍費,又不是加到將軍們的口袋裡,有摳摳搜搜的必要嗎?

朱雄英也是點了點頭,隨即言道:“仲璟、鼎石所說,正是朕所思所想。朕就是正告倭寇、海盜,形勢變了,攻守易型了!”

是,從現實的角度看,財政上是有一些壓力。可將海境清理出來,疏通了通往東南諸國的海上商路,新的財富必然是滾滾而來。

絲綢、瓷器、茶葉等等,能夠為大明換回無盡的金銀。用不了三年五載,國家的積蓄就會增多,貨幣稅率也會穩定。

所貿金錢,歲無慮百數十萬,公私並賴,成績必然明顯。再回過頭來看,今日的這些軍費,那就是九牛一毛。

是的,戶部尚書-王純卅等人,不得不承認,海上貿易的巨大利益。而且,皇帝說的沒有錯,海禁之策,的確是因倭奴而其。

如果,朝廷大力的扶持水軍,肅清海境的匪患,既能解決沿海百姓的生活,還能為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