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章 杯酒化恩怨,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削藩之事,歷朝歷代都是開場鑼-好敲,收場戲-難唱,歷代帝王也是耗盡了腦筋,用盡了手段,防止自家的這些叔伯兄弟篡奪皇權。

鐵鉉說的是具體辦法,而劉璟則講了一套人情世故。宗室與社稷一體同休,只要給諸王遞了臺階,他們就得自己下。

武英殿廷議的三天後,西閣與宗人府,奉上諭頒佈新的《宗室封爵議》。京師震動,從諸王到百官,盡皆譁然;誰都沒有料到,皇帝會這麼幹。

其一,諸藩三護衛的軍費,皆由諸藩自行承擔;且可與兵部、五軍都督府合議,增加或減少。

其二,諸王子嗣封邑,彷推恩令,分封數量多少,皆有諸王自行劃定,朝廷不在另行劃撥封邑。歲支,一律減半。

其三,諸王對地方政務,具有否決權、監督權,地方官吏施政,凡遇諸王反對,即各自上本,請求聖裁。

......這份永誠朝的《推恩令》總共八條,與歷代帝王不同的是,朱雄英在剝奪他們權力的同時,也給予了一定的自主權,切切實實的紮在了他們的軟肋上。

對於諸王來說,三護衛是他們立身處世之本,是他們心裡的底線。如果朝廷強行收回他們的兵權,那一定是一致反對,畢竟這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可皇上呢!將軍費一砍,要養多少,讓他們自己去算。咋算,俸祿減半,從自己體己錢裡養大頭兵,心都在滴血啊。這不,謹身殿賜宴,桌子上的佳餚再好,酒再醇厚,他們也是食不甘味。

至於,子孫分封的事,大夥也心裡有數;皇帝如此的強勢,他也不可能拿大片的土地賞賜給諸王的子孫。施行推恩令,早早晚晚而已。

而諸王中,楚王、吳王及以岷王為首的關中四王,自然無所謂,他們是皇帝的嫡系,有各自的差事,自然不在什麼三護衛、俸祿、封地什麼的。

周王朱橚、代王朱桂、安王朱楹等與燕庶人有關係的,能不被怪罪,就已經謝天謝地了,哪裡還敢埋怨什麼,只能咬著腮幫子認了。

但像寧王朱權、韓王朱松、沉王朱模等這樣重兵在握的塞王,個個是面帶愁容。朝廷停了軍餉,他們要麼硬著頭皮往裡面添,為朝廷養兵;要麼削減軍隊,將軍隊劃給各地的都司。

敲了敲桉子,朱雄英提了一杯,隨即把話匣子開啟了:“朕知道,你們中的一些人心裡有落差,或者在心裡罵朕獨夫!”

“可朕得跟諸皇叔、王弟,把話說明白了!朕今時今日的舉動,受益的不僅是朝廷,也是你們。......”

的確,歷朝歷代都有話,宗室為天下養,把土地、人口分封給諸王,已經是人們心中固有的理念。怎麼到了大明,就不行了呢?

不是不行!朱雄英指了指殿中烤爐上的羊,這就是大明的江山!疆土、人口都是有限的,你分一塊,我分一塊,用不了幾代人,大明的百姓就養不起朱家的人了!

“土地、糧食老百姓的命,咱們朱家造反出身,更應該比那些世家豪族出身的皇族,更珍惜先帝的這片基業。”

“照著現有制度分封,那就是竭全國之力,奉一家之樂。你們誰能保證,朱溫滅李唐宗室慘劇,不會在我明室上演?”

無序的分封,只能結怨於百姓,怨氣一代代的積攢下去,那就是相當於汛期的洪水。決堤的時候,再想彌補就晚了,付出的代價也不是誰都能承受起的。

大明的宗室,想讓子孫後代,把這碗安生飯,代代的端下去,那就得在利益上,有所讓步!讓的越多,積得福則越厚。那話怎麼說的,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史書上寫的清楚,九王全部勒死,投屍九曲池;白馬驛三十多朝臣,一律丟進黃河,強橫的大唐王朝就此隕落。

在座的諸位都有兒女,李唐宗室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