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叔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九章 招數!,大明太孫朱雄英,陳叔摯,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英殿

散朝之後,朱雄英這臉上就一直陰著。尾隨而來梅殷、劉璟、鐵鉉,及藍玉、徐允恭、常升皆緘口不言,誰也不敢在這個時候觸皇帝的黴頭。

可問題依然是突出的,燕、荊二王之亂,已經把藩王領兵干政之問題,推到了風口浪尖。事關社稷,牽一髮而動全身,既然有了新的歧義,自然要慎重對待。

敲了敲桉子,朱雄英沉聲問道:“那幾個御史是怎麼回事?”

都察院的那幾個御史,比劉廌、楊士奇都積極,以他們的資歷、品級,就算倒出來一些實權職位,也輪不到他們啊!

當過左都御史的劉璟熟悉底細,解釋了一下,那幾個御史都是洪武末期考上來的進士,皆是浙東的才子,父祖輩也是浙東文官的中堅力量。

他們一直跟著楊靖辦差,雖然沒什麼驚人的政績,但也算是中規中矩。這段時間,楊閣老的身體不太好,一直在府中養病,卻不想他們頂風站了出來。

劉璟的父親-劉伯溫,也是浙東集團的大老,對浙東集團他還是瞭解的;先帝在時,浙東集團被打壓的太狠了,他們一直渴望,重新恢復建國初期的話語權。

文人嘛!多少都點小心思,對他們來說,皇帝怎麼做他們都覺得不平衡!尤其是馬上皇帝,與武將們走的近,就更招人置喙了。

“就算陛下把一碗水端平了,他們也會覺得不平衡。直到陛下把文官們抬的高出一大截,他們才會覺得一般高了。”

“說好聽點,這是士大夫的尊嚴,說不好聽的,就是矯情。”

劉璟這話切中要害,就是矯情!藍玉也抱著膀子吐槽一了一頓。過去,他們領兵在外,甭管打多大的勝仗,回朝之後便總有人挑毛病。

是,藍玉承認,包括他自己在內,多多少少都有點毛病。可這武將,自古以來就是這樣的,粗獷、短視,也沒什麼學問,沒文官那麼知書達理。

要是武將都曉經典、通文墨,都去考進士了,誰還把腦袋系在腰帶上,掄刀子去玩命!武將是要管,可不能成為文官撈取政績的資本。

藍玉認為,文官真有本事,那就學學鄭士元,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廓清一地的官場。錙銖必較,投機鑽營,那就別當官,去當個商人好了。

“涼公之言甚是,這整飭藩王,如何整飭是朝廷的大事,關乎社稷。的確不該把文人的功利,摻和到裡面去。”

鐵鉉覺得如何處理藩王,不宜操之過急,一步到位固然好,可不僅影響大明的整體防務,更會影響到地方權力結構。

是,平燕大捷,皇上的威望無以復加,就算把諸王的權力一股腦的都收了,也斷無人敢反,更何況皇上手裡還握著楚王等支持者。

以鐵鉉的意見,這藩王領邊事、政務可以取一個居中的法子。既照顧了諸王的體面,更能為朝廷帶來實惠。

朱雄英點了點頭,沉聲言道:“鼎石,有什麼具體的想法,你可以暢所欲言,不必有什麼忌諱!”

雖說是疏不間親,但為君上社稷計,鐵鉉還是有些想法的。就拿戶部尚書王純卅在奉天殿算的那筆帳來說,就值得深思。

諸藩王的開支,不僅在那些開銷上,他們的三護衛,亦是由朝廷劃撥軍餉。諸藩王的三護衛,少則數千,多則將近兩萬。

既然三護衛是諸王的直屬部隊,那一應的開支,就該由他們自己負責。諸王是什麼脾性,大夥都清楚,錢花在自己身上,那是一擲千金,絕不心疼。讓他們自掏腰包,養這麼多軍隊,那肯定不願意。

誰不知道軍隊就是個永無盡頭的無底洞,沒仗可打,用來看家護院,誰願意花這麼多錢。

不用朝廷說,更不用皇帝拉下臉來與他們較真,只要戶部將軍餉轉嫁到他們身上,他們自己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貞觀榮耀

陳叔摯

特工王妃:冷傲王爺腹黑妻

尛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