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筆丹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七章 此等缺德之事,休要再提;寧願一頭撞死,法海穿越唐三藏,紙筆丹青,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懶憊的國王,在那三位國師與子輿先生先後離去,以及老太師病逝之後,便也只要親自上陣,“不得已”成了一個勤政之君。
好在...他並不算是個昏君,更兼得王后娘娘賢良,且儒釋道三家在車遲國中並行,再加車遲、烏雞與寶象三國結盟,且同於大唐相交...
如今的車遲國,早不是當年景象了。
“聖僧!”
如今大家都知道三藏法師不喜歡旁人稱呼他為“聖佛”,故而便還是恢復了以往的叫法,或是稱呼三藏法師為“聖僧”,亦或是“法師”。
要說這位車遲國的國主也是特立獨行,並沒有在王宮御花園中招待三藏法師,而是請了三藏法師一行在三清觀內相見。
眾人入了觀中才知道,原來這三清觀左右,另外還有兩座廟宇正在建立,一座是佛寺,另一座則是儒堂。
“當年寡人說直接就把這三清觀改用就是了...”車遲國國主也是大膽的很,向著三藏師徒說起當年自己險些辦下的事兒,“中間的太清老君像且留著,把左右兩尊元始天尊與靈寶天尊像,撤下,或者直接改建為釋迦摩尼佛與夫子像...”
話說到這裡,師徒五人的神情已經是十分精彩了...不得不說,確實也得佩服這位國主的大膽想象力。
“那麼是誰,讓國主打消了這個念頭呢?”八戒好奇問了一句。
國主回答道:“自然是子輿先生。”
眾人這才覺著不奇怪。
“唔...”車遲國國主又道:“佛寺還在興建中,佛像尚且未曾立下...此前聽聞的三藏法師被尊為佛門‘正遍知’,不如這我這裡佛寺大雄寶殿中,就別立如來佛祖了,立三藏法師如何?”
師徒五人:...
其實相對於那個遠在靈山,高坐在大雷音寺中的如來佛祖...對於車遲國國主來說,是當真不如拜一拜三藏法師。
畢竟當年那些亂國的僧人,他們拜的不也正是“如來佛祖”?
最後還是三藏法師親手“審判”了他們的罪行。
都是拜佛,而三藏法師自從被尊為佛門“正遍知”之後,本就是代表他已經是“佛陀”了...在法理上,應當是同如來是同等地位。
見三藏法師不說話,車遲國國主又連忙解釋道:“聖僧,是這樣的...不論是佛、道還是儒門,其實都各有傳承,其內更是宗派林立,我車遲小國,不敢奢求大教傳承...願於三教少取一瓢精華,這佛門在我國本就勢微,經過當年一事,早沒有了正統傳承...故而小王吸私心向著,能不能就將隔壁的佛寺立為聖僧所創之唯識宗的分宗...既然是唯識宗,那靈山的如來佛祖是不是就能換成是聖佛您了?”
這事兒...還真不好說。
法海想了想,道:“我唯識宗不立佛像。”
“嗯?”車遲國國主愣了愣,有些不明所以。
“佛本也不是用來求拜的,它是一道標杆,為世間眾生引領前路...”說到這裡,法海神情似乎又略顯無奈:“可世間眾生愚昧,目光全被佛身上的光芒所吸引,反而忽略了那些被佛光照亮的地方。”
......
在車遲國立下唯識宗分宗一事,法海並沒有拒絕,想要讓這個世界的唯識宗的傳承不斷絕,除了要保重自身之外,廣傳教法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否則豈非浪費了他這西行路上打下的堅實的群眾基礎?
他們師徒在車遲國也並沒有久留,這國主看似“不著調”,其實很清楚他自己應該做什麼,佛道兩家都被他高高舉起,而儒門才是他治理國家的真正利器。
最讓他們師徒覺著意外的是,這位國主其實十分有主見,雖重儒,但卻不輕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