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一十一章 義利雙行,王霸兼用,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相對。

二人之間並無私怨完全是學術之爭,石介初來汴京之時,便在半遮面酒樓講學,並不是為了爭高下嫉妒對方名聲,而是他只是想要告訴旁人楊秉的學說是錯的。

石介同孫復一樣,都是致力於教育的人,號稱徂徠先生。

強調“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主張“息民之困”。從儒家立場反對佛教、道教、標榜王權。

可謂是真正的儒家立場十分堅定之人,重義理,不由註疏之說,提出“理”“氣”“道統”“文道”。

可以說此人也是給後來理學創立了根基,也就是後來理學的火苗。

此人性情最為剛直,他的文風和他的性格一樣沒有任何的迴旋。

他說拒絕就不會有任何的委婉,也不會去顧及楊秉的身份和地位,即使他私下也是欽佩其為人,在當下還是會絲毫不顧及的直接言明。

石介的話讓有些人認同,亦是讓許多人心驚。

有些人的目光甚至看向了那紗簾後的官家,像是好奇此刻的官家會是何心情。

而石介的話並沒有引得楊秉氣憤難當,面紅耳赤的與之爭論。

而是回答了他的問題,說道:“可能我說的並不確切!”

聽到楊秉的話,有些人還以為對方服軟了,畢竟三代乃是所有讀書人眼裡的明君,因為那是聖人。

而石介的臉上也沒有露出意得志滿,而是微微蹙眉。

“在我看來當義利並用,王霸兼行,唯有如此官家方才能夠立下與三代,漢祖,唐宗一樣的大業!”

楊秉竟然表現的如此狂妄,孫復也起身抱拳道:“三代之治,乃是合乎天理,你既然如此說,那便是認為三代也是王霸兼行乎?”

“是!”

“三代之治,何時有過功利,何時又有過私心,夏、商、週三代行“義”,漢唐逐“利”,漢唐不能接“三代之統續”!”

孫復此話的意思就是,夏商周乃是行王道,可是到了漢唐之時就是行的乃是霸道。

“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後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

“三代之治,順理者也。兩漢以下,皆把持天下者也。

“大凡出義則入利,出利則入義。天下之事,唯義利而己!”

楊秉此三句一出,立刻就引起了一陣譁然,他重新詮釋了各為王道與霸道,特別是那一句天下之事,唯義利而已,同史記中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異曲同工之妙!

外面的議論還未止息,那身著皂衣之人立刻走出去繼續大聲道:

“先王之世,以道治天下,後世只是以法把持天下。”

“三代之治,順理者也。兩漢以下,皆把持天下者也。

“大凡出義則入利,出利則入義。天下之事,唯義利而己!”

那聲音都彷彿在迴盪著,今日註定是特殊的一天,有多少學子覺得醍醐灌頂一般,一陣木然又是一陣大笑。

像是道清了正理,掃清了陰霾一般。

在此之前許多人都是以天理來評判聖君的唯一途徑,所以孫復,石介等一眾大儒會覺得楊秉言語荒謬。

他們並沒有認為漢祖,唐宗那樣的人物乃是庸主,而是認為對方固然是一代天驕人主,成就了一番功業。

但是其內心都是被私慾所佔據,都是“假仁借義以行私”。

可是以天理綱常來評判君主本就是不妥當,若是以此為標準,那麼如今的大宋就是在行霸道。

因為當今官家同樣乃是假仁借義以行私,因為假裝同西夏一幅友好關係,可是私下裡卻是一力促成內亂直至現在也不能平定的罪魁禍首!

而且如今正在秣馬厲兵,枕戈待旦的準備著對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遇李白

樂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