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三章 《奉使大宋圖經》,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雄師。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他們背後站著整個遼國,如今的遼國可還沒有走下坡路無論是國力還是軍事實力都是最強盛的時候。
經過大延琳的叛亂不僅僅沒有讓遼國大傷元氣,反而藉著這個機會讓遼國國主發現了其國內的許多的弊政,如今的遼國國主乃是耶律隆緒也是一位英明果決的君主,上下政通人和麵對宋國的日新月異,這位君主在心中也生出了警惕之心。
如今的大宋雖然看起來軍事實力在明面上要薄弱一些,但是國力卻更加強盛一些,正因為如此所以面對高麗方才沒有直接選擇武力震懾,若是出兵攻高麗定然宋人會出兵攻遼。
遼國的那些上層中樞大臣都知道大宋的如今這位新君可謂是野心勃勃之輩,與其父相比後者不過是冢中枯骨罷了!那澶淵之盟的停戰協議到那時候也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
這高麗的興化鎮長官親自接見了這遼國使臣,打算第二日將他們送往高麗的王都。
這興化鎮的長官弓越恭敬的將這契丹的使者迎進了城中,並且是安排自己的車輦負責相迎姿態不可謂不低。
這無論何國都不可能達到高度相同的政治傾向,如果上下一心那定然是其他政治主見被打壓下去了而已。
這國內現在的主基調乃是聯宋抗遼,因為遼國行事暴虐自稱禮儀之國的高麗自然對其稱臣心有不願,且大宋距離國土甚遠干涉不了國內朝政。
這也是高麗的一些中樞大臣和國君願意看的的場面,但是如這些與遼國毗鄰接壤的高麗官員,卻沒有這般的想法,他們只想平平安安的維持這場穩定局面。
若是真的開戰了,他們恐怕就是最早倒黴的一批人了吧!
他就是派遣的流官比不得那些都城的貴族們,他們也只會顧忌自己的利益而不會在乎他們的性命。
高道安面對高麗官員如此相迎,並沒有緩和情緒依舊冷著臉質問道:“大延琳已經平復了數年,為何高麗還不來向我國主朝貢,反而累石而造城,豎木寨而藏其兵,此舉難道不是招致雷霆,何安寧於黎庶?”
這就是指著高麗官員在說高麗乃是自尋死路,給高麗的百姓招致霍亂這等質問和恐嚇,儼然將這名高麗官員驚嚇的匍匐在地。
大延琳是高麗可是攻擊過遼國,如今再舊事重提就是在威嚇震懾於他,不過這高麗自然也是有有識之士存在的。
明白遼國的色厲內荏方才會如此的有恃無恐,不僅僅如此如今的高麗國君已經派遣了使臣已經趕往了大宋的領土。
弓越也是高麗的貴族出身,不過算是政治鬥爭中失敗一員方才會被調到了此處,這高麗無論是官職還是文化是與中原所靠齊的。
所以看不上遼國契丹人認為其是蠻夷,不過更為尷尬的是這個時候的宋人的眼裡高麗同樣也是蠻夷。
......
此番高麗的使臣依舊是十多年前的金魏英,還有兩名副使以及十餘名士子,這高麗的文化與大宋的文化在有所接壤的,不過如今算是正處在文化交替的過程中。
從繼承新羅,唐代的文化圈子又向著宋朝文化圈子的過度階段,所以國內算是新舊文化的一種碰撞,甚至當初金魏英出使大宋之時,回國後編撰了一本《奉使大宋圖經》,因為他擅長畫畫又兼通書文。
以圖文互注的形式將大宋的所見所聞都標註記錄了下來,其中描繪了宋人的街道和宮殿建築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描繪的可謂是繪聲繪色。
而毫無疑問這本圖冊一經出世就立刻風靡開來,立刻有了抄錄版本高麗國主命宮廷畫師臨摹畫冊方才得以大規模的發行開來。
而這本圖冊也就成了高麗瞭解大宋的一種途徑之一,在高麗國的上層貴族中若是沒有此抄本都覺得無顏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