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一章 三家學說,宋時從夢華錄開始,不喝咖啡的柯基,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慎覺得父親總結的這行字的確點出了精髓之處,他剛剛翻閱之時便有所想但是卻說不出其根源。
如今可以說一下子說出了心中所想,點明瞭其重心。
對於縱橫之學他有所耳聞,當初父親在奸相蕭欽言府上的時候所留的那篇《六國論》,從大處著筆,高談闊論、說短論長,頗具戰國策士縱橫捭闔之風。
能夠從而深思有了新的感悟也是理所應當,他也聽聞起過母親與他說起父親也對道學和佛學頗有研究。
所以雜糅其中也是自然,他將這些紙張統統收拾好重新封好,心裡想著這便是父親當初所寫的草稿。
不過這同樣讓如今楊慎如同看見了世間更多的風景,原來聖人典籍之中所說也不一定同夫子所說的一樣。
楊秉常年不在府中,所以尚且年幼的楊慎便在太學之中讀書,而太學中的那些博士都是研究經學大半輩了自然可以說得上融會貫通。
今日的他可以說是第一次對於那種敬畏心產生了動搖,他心中頗為複雜的歸其原位。
不得不說“蜀學”對於尚且年輕的楊慎內心產生了極大的衝擊,看著外面的天色已然有些微亮。
府裡巡夜的下人再次敲了敲書房的門,因為有規矩府裡的人沒有命令是不能進入的。
所以巡夜的下人也是輕輕敲著門扉告訴楊慎早早點歇息了。
而楊秉也不會知道自己所藏的這些論述會被自己長子所發現,而也是從這個時候原本溫敦的長子如同覺醒了一樣,愈發的偏離原本既有軌跡。
楊慎在太學之中的成績,已經不能用名列前茅來說了而是無人出其右,所以常常有人說他會是下一個楊文瑜。
聽到此話時他不僅僅不覺得不適,反而覺得心裡歡喜,因為他一直將父親視作自己的目標。
可是這一刻的楊慎,卻有了不一樣的念頭僅僅十一歲的他,竟然生出了自己要走出前人未曾走過的道路。
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些思想也給未來的楊慎在總結自我的道路上有了奠基。
畢竟當下能夠站在極高處的人都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的。
……
延和殿中,從西南路唐州泌陽縣傳來的札子也已經呈在了桉前,其中所書的正是泌陽縣知縣章曇將那日的聽聞一字不落的寫在了奏摺上。
他並沒有無比肯定的指明楊秉有通敵賣國之罪,而是言明其有勾結外國之嫌。
這一紙札子看完後趙禎看完後非但沒有雷霆震怒,而是隨意的將札子遞給了身邊的內侍張茂則。
笑吟吟道:“一介小小的七品知縣竟然敢狀告朝廷重臣,可真是好大的膽量,茂則你也看看!”
面對官家這調笑的語氣他哪裡敢接過,這呈狀從地方上書朝廷,流程並非十分複雜,可是絕非一介知縣可以上書到這裡。
因為大宋是有規定的,地方官員修書起碼得是知州、通判、轉運使這樣等級的官員可以上呈奏章。
而之所以還能到自己桉前其中定然還有人推動,透過官方驛站傳遞,上達於朝廷的兩府也就是中書省和樞密院,然後方才呈到自己這個官家面前。
所以說中樞的那些官員都已經看過了,而且張茂則乃是身邊的親信內侍,交予他也並沒有什麼不妥。
不過即使官家將奏疏放在面前他也不敢去看,有時候官家對你放心可是你依舊需得知道自己的本分。
若是逾越了雖然看起來只是動了半步,可是跨出去的卻是一條鴻溝。
特別是他們這些宮中的內侍,更是要時時刻刻的記住自己的本分。
若是因為官家的信任和寬厚,變得自大目中無人不過是取死之道。
要知道當初雷敬與蕭欽言在朝之時,外廷的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