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山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彙集,鐵血殘明,柯山夢,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阮大鋮摸著下巴濃密的鬍鬚,氣定神閒的站在堂下,楊芳蚤倒微微一愣,倒不是他沒聽過,而是因為此人太過有名。
阮大鋮是桐城人,萬曆四十四年的進士,此人先入東林,成為東林黨的先鋒干將,後因東林將許諾給他的職位給了魏大中,便怒而轉投魏忠賢成了閹黨。
但當閹黨也是左右搖擺,最後弄得裡外不是人,算是滿手好牌打成爛牌的典範。
雖然阮大鋮現在無官職在身,但進士身份是有的,早年又是京師的科道御史,參與的都是明帝國最高層的政治爭鬥,他在官場積累的人脈,也不是楊芳蚤一個知縣能比的。
楊芳蚤不敢擺官威,也不願跟此人沾上關係,只得對阮大鋮道,“原來是阮先生,難怪如此急公好義,請坐。”
“護衛鄉土乃我等本分。”
阮大鋮微微躬身作禮,然後才緩緩坐下。
楊芳蚤見阮大鋮還想發言的樣子,不願與此人多糾纏,連忙搶先開口道:“本官愧領桐城知縣,實不願桐城既遭寇亂又遭兵亂,那些土寇亦都是桐城百姓,本官的意思,能撫還是要撫,不可輕易言兵,不知方大人是否贊同。”
方孔炤此時才像醒過來一樣,把眼光從地板上轉向楊芳蚤道,“楊大人宅心仁厚,說的也有理,但本官這裡有個計較,自古此種民亂,不可單言剿亦不可單言撫,光是剿殺則平添殺孽,官寇之間冤冤相報耗時長久,不免地方糜爛;光是言撫,則賊人無所畏懼,亂是平不了,最後蹬鼻子上臉也是有的。
古今平亂成功者,都必得剛柔並濟、剿撫並舉方得全功,各位以為然否。”
楊芳蚤還未答話,先前反對計程車子聽了出來插話道:“方大人此說不妥,咱都是桐城人士,地方上鄉鄰鄉親,要說裡面有頑劣不堪之人,也是少之又少,也不必動輒言剿言殺。
看此亂起以來,桐城各家頭面的門上,並非家家遭難,那領頭的還是有些方寸的,至少方大人府上他們便未去。
而一旦引了池州兵馬來,那都是客兵,許是知道何家左家,方家也未必知道,更遑論其餘,到時拿刀拍門,才真是秀才遇到兵。”
方孔炤身後一名虯髯大漢冷冷開口道,“劉秀才話中有話,不妨直說出來。”
劉秀才腦袋偏一偏道,“晚生只是實話實說罷了。”
虯髯大漢一怒站起,方孔炤稍稍轉身對那大漢擺擺手,然後盯著那劉秀才道,“方某說剿撫並濟,並未說要請兵來桐。
劉秀才尚未聽完便曲解方某用意,又言有所指,難道賊人不來方某府上,其中有何貓膩不成?”
“晚生不敢,只是親眼所見,賊子從鳳儀裡的門前行香經過,也不曾叨擾方府,念及方先生一向賞識那汪國華,還有恩於此人,此事桐城人盡皆知,便由不得旁人不作他想。”
堂中眾人都不言語,此次民變各家多少都有遭殃,唯一毫髮無損的只有何家和方家,何如寵是閣老致仕,大家不敢跟他比,方孔炤雖然是京官,但畢竟還未起復,大家還是能比較一下,心裡確有一些不平衡。
以前礙於面子,大家都不好意思說出來,但此時有劉秀才開口,大家也是樂見其成。
方孔炤成為眾矢之的,卻不慌不忙,先從容的掃視一遍堂中,然後語氣平淡的開口道,“原來是劉秀才親眼所見。
那方某有個疑惑,曾幾何時,桐城士大夫仕於朝者冠蓋相望,四封之內,田土沃民殷富,家崇禮儀人習詩書,風俗醇厚,士紳皆為小民之表率,號為禮儀之邦,不知劉秀才有否親眼所見?
那時何曾有人為亂,何曾有人殺人懸屍,何曾有人自鳳儀裡之門前行香而過?”
他聲音不洪亮,但中氣充足,每人都能聽得很清楚。
堂中靜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