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0章 各方拉攏,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愛卿,確有此事?”

朱祁鎮同樣滿心詫異,連忙追問了一句。

論起來沈憶宸跟內閣首輔楊溥,除了同為翰林官出身,其他可謂是八竿子都打不著。

就算入東閣進學,也接觸不到在文淵閣辦公的閣老們,更無法想象沈憶宸修書這件事情,會被楊溥給得知作證。

“回稟陛下,臣在沈修撰入東閣進學當日,就前往視察過,親眼所見絕無虛假。”

以楊溥的身份地位,不需要什麼誇張的言詞自證,只需如實描述就行。

他確實在視察東閣的時候,看見沈憶宸修書《寰宇通志》,而且還不僅僅是楊溥一人,諸位閣臣當時都在場。

“啟奏陛下,臣那日與楊元輔視察,同看見沈修撰在修《寰宇通志》。”

曹鼐這個時候也站了出來,他是被楊溥親自選中抬入內閣,稱之為門人弟子都不過分,自然得步調一致。

看見曹鼐站出來附議,馬愉跟胡濙目光對視了一眼,然後同樣出班作證。

而且還不僅僅是馬愉,同為閣臣的陳循、苗衷、高谷等人,也紛紛出班附議,整個內閣班子全員出動!

他們這樣做原因有三點,第一點為確實看見了沈憶宸在修《寰宇通志》,不算作偽證。

第二點是正統朝時期的文官集團,遠遠比明朝中後期要團結的多,幾乎沒有什麼明面上黨派鬥爭。

特別是內閣群體,從“三楊”開始就形成了一個緊密的聯盟。後續挑選新晉閣臣,也是按照接班人模式培養的,老大楊溥選擇出面,小弟們怎麼可能不站隊?

當然最重要的是第三點,朝堂原本勳戚就勢大,如今連宦官都專政壓了文官一頭。“外敵”重壓之下,客觀上造成了文官集團的團結一致。

聽見內閣諸位大員齊齊擔保沈憶宸,站在殿內的緋袍高官們,還能保持住基本的禮儀。而站在丹墀上低品階科道言官,以及翰林院跟國子監清流,可謂全場譁然!

沈憶宸一個堪稱“明牌”的閹黨走狗,也能矇騙到內閣大員嗎?

“果然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沈憶宸這種欺世盜名之輩,連楊元輔都被矇蔽了,日後還有公義可言?”

“一路在閹黨庇護之下平步青雲,如今閣臣倒戈,怕是很快就得登閣入部了吧!”

“何止欺世盜名,此子還在國子監妖言惑眾,吾等文人奉聖人言行教導,當誅此賊!”

殿外許多人滿心激憤,他們完全想不通像沈憶宸這種人,就差沒把閹黨兩個字寫在臉上了,為何閣老們看不清他的本質?

“肅靜!”

面對這種場景,負責殿前禮儀的官員們大聲告誡了一句。同時擔任糾察的御史們也紛紛出列,目光掃視丹墀上眾官員,誰還敢喧譁就將被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站在龍椅側旁的王振,並沒有沈憶宸被擔保下來的喜悅,相反他神情十分漠然,只有在目光掠過楊溥的時候,流露出一抹寒意。

殿外的這群年輕官員,皆把楊溥視為文官領袖,認為他天然站在王振這種專權宦官的對立面,當匡扶社稷還天下萬民一個朗朗乾坤。

殊不知在正統朝初期,“三楊”可是對王振畢恭畢敬、極盡諂媚之能事的表現非常滿意。甚至到了太皇太后張氏要誅殺王振,三楊還站在明英宗朱祁鎮這邊,一同向太皇太后張氏求情。

可以說王振能走到權傾朝野這一步,“三楊”這幾位政治盟友功不可沒,養虎終為患。

正是因為當年卑微合作過,王振對於楊溥可謂非常瞭解,他不會像殿外那些年輕文官一般,認為楊溥的舉動是在向自己綏靖示好。

相反王振心中很明白,這是楊溥看穿了自己與沈憶宸的關係,打算行拉攏離間之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穿越遇到原版戰神

影掠浮光

綜穿之漂亮炮灰

啊嗚嗚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