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9章 朝會彈劾,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入仕為官確實需要交際打點的地方甚多,但如今晚輩剛入仕不久,根基不穩,大肆收購田地恐造成不利影響。”

“舅舅與族中長輩這番好意,晚輩就心領了。”

有一說一,明朝官員如果家境底子不夠殷實的話,擔任京官之後那是真的窮,翰林更是窮比中的戰鬥機!

原因就在於明太祖朱元璋時期,他出身貧寒見識過社會底層的黑暗面,就把貪腐問題全部歸咎於官員奢侈享受。

朱元璋認為治理國家當以德賢為先,賢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養其廉恥然後可責其成功。

這種思維屬於標準的儒家“修身”觀念,官員只要吃飽飯就行,然後提高自己的品行操守、廉潔自律,天下就自然沒有了貪腐問題。

於是乎朱元璋把官員俸祿標準訂的很低,像沈憶宸這般六品官員,一年祿米為一百二十石,摺合銀錢為六十兩。

明初階段每個月能發個五兩銀子,吃飯什麼的其實也夠了,中產階級水平還是有的。但問題在於朝廷的俸祿制度,並不是直接發放銀子,而是發放祿米。

你要全部發放大米,官員們其實也能接受,糧食在任何時代都能稱得上硬通貨。結果到了後面,把祿米給折算成寶鈔、絹布、蘇木、胡椒等物品。

而且這個折算定價標準,不按市場規律來,朝廷說這絹布什麼的值多少錢,它就值多少錢!

隨著時代發展,各種物品價格也出現了極大變化。到了正統年間市場價一匹布四錢銀子,一石米三錢,兩者僅僅相差一錢。

然而在朝廷定價中,一匹布能值十三石米,沈憶宸一個月俸祿到手連兩匹布都換不到。這樣下來都已經不是全家能不能吃飽飯的問題,能保證自己不餓死都得感謝老天風調雨順。

偏偏朱元璋在大明就是祖宗之法不可變,後續皇帝只能透過柴薪銀、皂隸銀等等方式,去補貼官員的吃穿用度,卻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結果明朝就出現了一種詭異的狀況,官員越反腐越貪,不貪也得貪,否則就活不下去。

從朱元璋的全員反腐到全員皆貪的轉變,僅僅過去幾十年而已。

利用士大夫免稅特權,接受鄉鄰族人的田畝掛靠,算是一種相對溫和的斂財手段了,也被明朝包括朝廷在內整個社會所接受。

只不過土地是有限的,長期搞下去無異於飲鴆止渴,沈憶宸日後如果想在這件事情上有所作為的話,就不能在自己身上開這道口子。

聽見沈憶宸婉拒,這下幾名母族長輩坐不住了,二舅公立馬開口勸說道:“憶宸你此言也有理,要不這樣,先掛靠族中三千畝上好水田。次等田地以及旱地,日後再掛靠到你的名下,這樣就不會引發外界非議了。”

在二舅公看來,沒入仕的舉人都能免稅一千二百畝地,沈憶宸可是三元及第的狀元公,前期掛靠三千畝地不過分吧?

等來年官場站穩了,再把族中其他田地都掛靠在沈憶宸名下,甚至還可以徵收村上外姓人的地。

可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聽到這話,沈憶宸簡直哭笑不得,這應該是說他們純樸呢,還是該說他們愚笨呢?

自己這番婉拒放在官場上面,老油條們能秒懂弦外之音。結果這幾個母族長輩,還真以為是擔心外界的看法跟非議。

到了這一步,沈憶宸也沒興趣繼續虛以委蛇,直接站起身來說道:“掛靠田地之事,諸位長輩還是另尋他人吧。晚輩公務繁忙,就不打擾了。”

說罷,沈憶宸就攙扶起母親沈氏,準備離開客棧包廂。

沈憶宸的果斷拒絕,讓幾名母族長輩大眼瞪小眼,簡直不可置信。

掛靠田地就是送上門來的錢財,沈憶宸僅僅點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初唐之天崩開局

風乾犛牛

穿越遇到原版戰神

影掠浮光

綜穿之漂亮炮灰

啊嗚嗚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