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皇帝送命題
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章 皇帝送命題,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立於旁,聽著侍讀學士倪謙為朱祁鎮講四書。
聽著聽著,沈憶宸就有些理解朱祁鎮厭學的心態了。拋開全年無休的學習時長不談,單論在經筵過程中,朱祁鎮就得全程保持著正襟危坐的狀態,不能有什麼小動作或者走神。
並且所講的四書內容,全是些“公天下”、“仁政”、“內聖外王”等等枯燥內容,聽得簡直讓人打瞌睡。
更為離譜的是經筵過程中,講官在講“聖賢之道”時,會不斷對皇帝進行規勸跟諫言。類似於後世一個“爹味”甚濃的人,不斷跟你講些什麼大道理。
而且皇帝還不能反駁跟指責,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失禮,沒有尊師重道!
難怪這麼多人都想著去當帝王師,除了身份尊貴這點外,還能把皇帝給訓孫子似的,能不爽嗎?
侍讀學士倪謙講完之後,就輪到了國子監祭酒李時勉講學。可能是為了擴充皇帝知識多面性,他沒有再繼續講四書五經,而是講起了《貞觀政要》
《貞觀政要》是一本唐朝政論性史書,記錄了唐太宗在位時期與諸大臣的議政內容。能對後世帝王施政,帶來很好的啟發跟經驗。
相比較枯燥無味的四書五經,論史相對來說要有趣點,但也僅僅就那麼一點。
就這樣熬了一兩個時辰,沈憶宸都感覺自己腰痠腿麻之際,國子監祭酒李時勉終於講授完畢,意味著今日經筵講學結束。
按照流程,結束之後將由知經筵事英國公張輔,率領眾官員向皇帝行叩頭禮。
不過就在此時,朱祁鎮卻意外開了句口,轉頭向身後的沈憶宸問道:“沈卿家,你覺得朕何如唐太宗?”
此言一出,參與經筵的眾官員面面相覷。
一方面是意外於朱祁鎮,會向沈憶宸這個六品小官詢問。另外一方面,就是這道題如若回答不好,簡直等同於送命題!
用現代言語翻譯,就是朱祁鎮問沈憶宸,自己跟唐太宗李世民相比較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在華夏曆史上的地位跟威名,簡直不用過多言語,文治武功各方面,差不多達到了帝王的巔峰。
某種意義上來說,稱之為千古一帝都不過分。
正是因為這種成就跟功績,後世許多皇帝都以唐太宗為榜樣,就連經筵內容也增添了《貞觀政要》這本政論性史書。
帝王稱孤道寡,內心都是高傲的,自然期望能成為一代聖君,猶如當年唐太宗那般被萬世敬仰。
放在明朝品評唐太宗的功績,也是皇帝經常乾的事情,諸如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明宣宗朱瞻基,都有過跟大臣談論的經歷。
但問題是,他們不會拿自己與唐太宗比啊,更不會比了之後還去問大臣如何。
畢竟能不能比得上,你心裡面沒點逼數嗎?
沈憶宸是萬萬沒想到,朱祁鎮會如此的沒有逼數,而且還把這道送命題留給了自己。
至於為何說是送命題,原因就在於皇帝問了出來,臣子誰敢說你丫的遠不如唐太宗?答案自然就只剩下拍馬屁一條路。
人人都喜歡聽馬屁,卻人人都厭惡拍馬屁者。
並且能問出這種問題,皇帝未必就真沒有自知之明,一旦選擇睜眼說瞎話,就有阿諛媚上之嫌。
太假了,同樣會被皇帝所反感。
真話不敢說,假話不能說,還有朝中眾大臣看著,這不是送命題是什麼?
禮部尚書胡濙見到這一幕後,就與閣臣馬愉對視了一眼,雙方瞬間心知肚明。
看來是呈上去的那份沈憶宸揭帖起作用了,小皇帝正處於叛逆期,此子在西北戰事上“否定”了三徵蒙古的戰績,又在西南戰事上“質疑”了二徵麓川的效果。
一次大放厥詞也就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