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8章 開宗立派,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何思想都不能一成不變,哪怕當時再怎麼先進,都抵擋不住歲月跟時代的變化。

《晏子使楚》裡面有一句名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區區幾百公里的地域差別,都能產生截然相反的兩個結果。千年悠悠歲月跟時光,如何能保證它能適用每一個朝代,每一片土地?

沈憶宸本來沒想介入到儒家學派之爭中,原因無他,純粹是能力跟時間不夠。

想要提出屬於自己的學術主張,就需要極其紮實的學識功底。無論是理學也好、心學也罷,甚至就連其他諸子百家的思想,都不能有明顯短板。

不然憑什麼能在辯經上擊敗“敵人”,讓世人相信你的學術主張?

科舉考試沈憶宸能取得輝煌成就,是因為那屬於純粹的應試教育,說更露骨點,就看誰死記硬背的能力強。

而提出學術主張,是需要創新思維的,沒有幾十年的鑽研積累,很難完善自己的學說,將漏洞百出。

沈憶宸目前一個區區從六品翰林修撰,距離大明權利中心還有著十萬八千里。就算後續一切順利無比,位極人臣執掌天下大權,他要面對的緊迫事情更多。

北方蒙古的威脅,南方土司的分裂,衛所制度的腐朽,大明土地的兼併……

種種迫在眉睫的危機,都要遠超學術之爭。近憂都搞不定,哪還有精力去管什麼遠慮?

但是如今當機會擺在沈憶宸的面前,時勢造英雄!

他不想在西方大陸已經“文藝復興”、“科技革命”的前提下,華夏土地上還在強調著什麼“存天理、滅人慾”這套。最終抱著腐朽的程朱理學,被人用先進科技給打的滿地找牙。

就算自己最終無力從思想上改變什麼,但終究發出了不同的聲音,能給予世人一點啟發也好!

沈憶宸感受著四周那些疑惑目光,深吸了一口氣,開始為自己“經世致用,辯證求是”觀念,進行講學闡述。

“事必本夫心,善言心者,必有驗於事矣!”

“法必本於人,善言法者,必有資於法矣!”

“今必本夫古,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矣!”

“物必本夫我,善言我者,必有乘於物矣!”

經世致用只是一個籠統的務實觀念,想要有學術主張,那麼就必須得提出具體的思想內容。

沈憶宸提出的這四條,第一點就是反對空談義理,坐而論道。“有驗於事”指主觀認知要接受實踐檢驗,而不是唯心論,呼應了永嘉學派中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第二點中的“法”,並不是指法律,而是規律。

沈憶宸想要表達人不能完全按照儒家的“仁義道德”行事,而跟更應該遵從客觀規律,否則就會陷入到盲目法古之中。

第三點指出歷史潮流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反對崇古主義,不要抱著幾千年前的東西不放,要與時俱進!

第四點就是講個人與群體的思維觀點,表明不能獨斷專行,要尊重不同的意見,集思廣益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化。

最後一點算是沈憶宸夾帶私貨了,提前給在座的國子監學子和官員們打預防針。他擔心自己今天這一番主張會引發軒然大波,被群體而攻之!

於是醜話說在前面,你要反對攻擊我,那就是接受不了不同意見,獨斷專行。

沈憶宸的這些主張,算是“經世致用”與永嘉學派的結合,不過並沒有脫離古代四書五經的範疇,存在著很大的侷限性。

想要擺脫時代的侷限性,那麼就只能靠後面一句“辯證求是”,用更為先進的現代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去帶動思想的發展與開拓。

當沈憶宸講學完畢,環顧四周發現整個禮堂內鴉鵲無聲,所有人都用著極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紅樓夢紅樓醒

一木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