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兼職帝王師
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7章 兼職帝王師,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勉朝著身旁沈憶宸囑咐道:“向北,今日事情從急,讓你沒有提前著手準備。等下為聖上講學,切記莫要緊張,就按平常心發揮就好。”
李時勉相信沈憶宸的學識水平,卻對他能否穩定發揮並無把握。
畢竟天子視察國子監事出突然,沒辦法提前告知沈憶宸讓他好好準備,只能趕鴨子上架。
講學內容可以不出彩,中庸即可,但絕不能在過程中磕磕絆絆。否則今日自己這番好心安排,恐怕會弄巧成拙。
“晚生明白。”
沈憶宸沒稱下官,而是晚生,也是彰顯親近之意。
就在他話音剛落下,朱祁鎮就領著眾勳戚大臣走進禮堂,而眾國子監官員跟學子,紛紛跪下行臣子禮。
行禮完畢後,朱祁鎮坐在主位上開口說道:“今日視察國子監,見到莘莘學子們發奮圖強,朕心甚慰。”
“爾等身為國子監學子,乃我大明未來之棟樑,還望能好學不倦,報效家國!”
此言一出,禮堂內再次跪倒一片,特別那些正處於熱血期的年輕監生,恨不得為皇帝效死!
“諸生毋需多禮,今日朕與你們同為學子,還請大司氏講學!”
國子監講學之日,為了彰顯尊師重道,祭酒的地位將會被大幅度提升。
皇帝自稱學子,勳戚重臣位列下席,就連貴為英國公張輔,也就跟李時勉執平禮。
這就是為什麼無數文人嚮往“帝王師”名號,能得到皇帝的恭敬甚至行禮,榮耀放在封建時代可謂無以復加,說是光宗耀祖都不為過。
“臣愧不敢當,謹遵聖諭!”
李時勉聽到後謙讓了一句,然後站在禮堂中央師席,開始為皇帝與眾官員講學。
身為國子監祭酒,李時勉的學識自不用多說。他今日的講學內容,選自於《尚書·虞書·大禹謨》中的一段話。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這句話是儒家學說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在四書五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歷代先師大儒們都會對這句話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導致越到後世,越無人敢講。
畢竟你一旦拿這句話開講,勢必會與先師大儒們比較。講的觀念類似,就彰顯不出個人特色跟實力。如果講的觀點不一樣,那更是玩大了,妥妥異端學說。
非儒學宗師級別人物,是不敢碰這十六個字的。
所以當李時勉講學題目一出來,現場出現了一片壓抑的歡呼聲音,不愧為大司氏,敢開文人之先河!
這句話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人心變幻莫測,道心卻微妙難明。惟有精心體察,專心守住,才能堅持一條不偏不倚的正確路線。
李時勉的講學方向,就是辨析何為人心,何為道心,又如何能做到避免“趨利避害”,始終保持自己的本心,一步步的堅持下去?
答案就在“精”跟“中”這兩個字上面。
只有做到足夠的專精,才能不斷的排除錯誤路線跟答案,秉持著持中理念,不偏不倚,公正、公平的治理天下。
以往大儒們解讀這段話,都是把“中”給理解為中庸之道,而李時勉卻著重與“精”字上面,可謂另闢蹊徑,讓很多學子們茅塞頓開。
當他講學完畢後,整個禮堂之輩掌聲、歡呼聲雷動,就連皇帝在場都無法阻止學子們的激動興奮心情。
“大司氏不愧是當朝宗師,確實學識淵博!”
哪怕朱祁鎮這種對講學持有反感心態的人,聽完李時勉的這番見解後,都開口稱讚了一句。
旁邊的沈憶宸心情就很複雜了,一方面是為李時勉的學問感到佩服。
另外一方面,恰恰是因為李時勉學問太強了,導致他開頭打個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