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 弄巧成拙
無限迴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76章 弄巧成拙,我成了大明勳戚沈憶宸,無限迴圈,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沈憶宸揣測著孫提學的意圖,想要得知他這樣做背後的深意。
其實孫鼎自己,還真沒有什麼複雜想法……
純粹是因為提堂坐考,你不可能就叫沈憶宸一個人來考吧,這樣沒有其他考生見證,更像是暗箱操作的手法了。
所以乾脆就把這屆院試裡面,名氣、爭議性比較大的幾個“刺頭”,統一集中起來放在大堂考試。
這樣人證也有了,風險也隨之降低了。
隨著考前搜身檢查接近尾聲,被安排提堂坐考的考生人數已經超過十人。
等待過程中每個人臉上表情各異,卻始終一言不發。這倒不是因為不熟悉板著個臉,而是考場規矩進來之後,就不得隨意交談,哪怕在這種場合。
終於等到最後一個檢查考生入場後,“鐺”的一聲銅鑼敲擊聲音響起,下江考棚的龍門隨之關閉。
沈憶宸等人,被兵役們帶到了篤志樓的大堂之中,與之前兩次空蕩蕩的環境不同,這次大堂之中已經擺好了桌椅,上面放置了試卷,就等著他們入座答題。
孫提學高居正位,身穿青色的正式文官袍,其實單論官銜品階,他還不如府試的應天府尹李敏。
不過明朝很多官員權利大小、地位高低,並不是單純看品級的。
就好比很多人都知道文貴武賤,同品階武官遠不如文官,到了明末甚至二三品的武將大員,被六七品文官給訓孫子似的。
文官裡面也有此等區別,像是京官大於外官,言官大於執政官。其中同品階又以都察院、六科給事中、翰林院最為尊貴。
提督學政雖然身處地方,卻不屬於地方大員,依然還在京官的序列之中。並且孫鼎還兼任著南直隸督察御史之職,所以哪怕正三品的府尹李敏在他面前,地位權勢上面可能最多打個五五開。
“學生沈憶宸、徐東海、羅正……拜見大宗師。”
沈憶宸等人進入大堂之後,首先齊刷刷的向孫提學行禮,然後站立原地等候著對方吩咐。
見到沈憶宸進來,孫鼎眼前一亮,不過他並沒有任何的表示,就連臉上表情都顯得非常嚴肅。
畢竟院試非同凡響,取中者有著秀才的功名,優秀考生還能進入國子監當貢生。相當於後世進入清北這種學院,還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的概念。
所以這種場合之下各種禮數要顯得更嚴謹些。
另外就是吸取了院試李敏的教訓,他不好跟沈憶宸過於親近,避免授人以柄留下非議。而且這次提堂坐考又不是沈憶宸一人,你主動跟他打招呼了,那其他考生要不要一視同仁?
如果都一視同仁,十幾個囑咐下來,那還考不考了?
面對眾考生都禮拜,孫鼎輕點額首,算是回應了。
“諸生今日被安排提堂坐考,相信你們也明白規矩跟流程,本官就不再多言了。”
“今日院試正場,考四書、五經義各一篇,其中經義題自行選擇所治本經。不過本官取中與旁人不同,四書和經義閱卷考量比重所佔相同,還望諸生切莫大意。”
聽聞孫提學這話,提堂坐考的這十幾個人中,有些人臉色大喜,有些人表情就有些沉重了。
因為按照科舉制度規則,理應重首場,重四書,甚至有些場次還會重首題。
就拿沈憶宸之前考的縣試、府試來說,首場成績就可以直接決定是否取中,甚至就連排名都可以提前定下來。
重四書就更好理解了,古代科舉取士用的都是八股文,而八股文又是從四書裡面出題,這要不重視,那重視什麼?
所以院試考四書五經各一題,理論上四書題打分比重,要超過五經題的。也就是說如果兩名考生文采相當,其中一人優勢在於四書題,而另外一名優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