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擇胡作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二章 公豈有意乎,竊晉,濃擇胡作陪,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不能以仁。”
“豫州刺史王允之?”
這個名字陶旭陶旭只有模糊的印象,知道他是琅琊王氏裡唯一出掌地方兵權,和庾氏抗衡的人。
“王允之出任地方尤嫌不足,國家安危,社稷干係,豈能託付給這種庸人?”
“丹陽尹劉惔?益州刺史周撫?徵西參軍王羲之?”
殷浩索性一口氣把當時的名士都說了個遍,可陶旭連連搖頭。
“其實殷公心裡早就清楚,將來能代庾國舅的,只有琅琊太守桓溫,桓元子!”
一聽桓溫的名字,殷浩俊美的臉立刻沉到了底。
他心裡何嘗不知道桓溫的能力,自己也是名震天下,也是士庶人心所望,心裡一直暗暗憋著和桓溫較勁的意思。
桓溫治軍的名聲這兩年已經逐漸傳到了建康。雖然沒有和後趙軍隊大規模作戰,但邊境的幾次小規模接觸中,晉軍都沒有吃虧,後趙軍隊反而對桓溫有些畏懼之意,已經一年多沒有犯境了。
桓溫今年二十六歲,比殷浩小不了幾歲,但成就卻已在他之上。這樣下去,能接掌荊州上流重任的,非他桓溫莫屬了。
可殷浩身為清談雅士,又怎麼能自掉身價去從軍當兵呢?兵權這一塊,一直就是他心裡的隱患。
“桓元子為人,殷公自然比我更熟悉。此人若掌兵權,他日必為下一個王敦!”
話說到這份上,陶旭也沒什麼可隱瞞的了,他把他所熟知的東晉歷史一口氣全都抖了出來。
這些日後發生的事在現在的殷浩看來,的確是順理成章。他越想越怕,現在的庾王各族雖然勢大,但他們的子弟多半耽於優榮的生活,只有聊聊數人可堪大用。可就是這些不多的選項,在經過陶旭的一番剝皮之後,看來也是難成大器。要想阻止桓溫出鎮荊州,只有培養一個他的競爭對手,最起碼不能讓他接班的太過順利。
至於這個接班人麼…..
荊州人所擁戴的陶侃之後,加分。
家族在荊州本就擁有部曲軍隊,加分。
在朝中孤立無援,庾王各族都愛搭不理的小角色,加分。
眼下有求於自己,加分。
怎麼看,陶旭都是最佳的候選人啊!
“殷公是個聰明人,在下所求並非今日一面之緣,而是今後幾十年的佈局!”陶旭上前一步,咄咄逼人,“當年琅琊王氏只是琅琊王府的幕僚,潁川庾氏更是無名小輩。他們尚且能操縱朝政呼風喚雨,殷公不世之材,為何就不能讓陳郡殷氏成為第二個琅琊王氏?”
“殷公若行桓、文之事,旭願為管仲、趙衰。公豈有意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