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二章 內政,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停止新佔地區對大戶追餉的辦法。
而代之實行減息的政策。
每個村為一個單位。
以一百為總額,收穫的八十五歸耕種者。
十五歸聖唐。
再從其中抽出五分給地主。
地主肯定不幹。
那麼官府可以贖買。
用城內的店鋪和稅賦優惠的政策進行交換。
這樣一來。
不僅減少了對兩廣等新佔地區百姓的負擔。
而且迫使有錢的地主成為商人。
最關鍵的是這種徵收模式繞過了地主這個中間階層。
直接和耕種者對接,由於稅額為分成制。
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普遍提高。
對於地主也沒有趕盡殺絕,採取了妥協。
減少了抵抗性。
雖然李佑厭惡投機倒把。
然而經濟活動是少不了商業的推動。
荊襄就是因為被李佑前期的無差別對待。
現在經濟才會如此惡化。
李佑大致同意這條政策。
同意對商業放寬一些。
不過還是補上了漏洞。
那就是延續商人不能做官的政策。
這也沒辦法。
人一有了錢就要對權力的遊戲感興趣了。
李佑當然要好好的防止了。
這顯然對於有些小商人的子女不公平。
但是李佑現在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所以只能犧牲這部分群體的利益了。
第二是鼓勵民間開礦,凡是金銀銅鐵等廠。
除了鹽礦非得掌握在自己手上不可。
其餘的聽民自備工本開採。
抽稅就行。
並且在古代這些礦物的價值更高,那麼就算抽鉅額賦稅。
也不打緊。
於是大筆一揮,將建議的五五分成變成七三,官府七,商人三。
第三點,也是最後一點。
那就是改革幣制。
向習文說境內幣制混亂。
造成了交易的不便,也對稅收統計造成困難。
對經濟的打擊也是不小的。
更關鍵的是,現在普遍都是在使用偽唐的銅錢。
要是長安有人洞悉這點。
多造錢幣。
那麼後果不堪設想。
李佑聽完冷汗直冒。
這是個人才。
先升向習文為民部左侍郎。
這種人才當什麼言官?
對,戶部改回為民部。
只是為了噁心人。
接著就準備召來此人討論具體方案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