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章 唐王神皇與叛亂,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域。

且不論中原王朝的統治利益、經濟利益,僅就軍事而言,這片地區便是扞衛國土的重要緩衝,焉能坐視吐蕃奪取?

十一月,武后與唐王達成了一致意見。

遠征號角再度吹響。

任命韋待價為安息道行軍大總管,安西大都護閻溫古為副,率領馬敬臣、沙吒相如、王孝傑、張玄遇、何迦密、麻仁節等三十六部,合計兵馬三十萬,浩浩蕩蕩旌旗蔽日,拼了老命欲從吐蕃手中奪回西域。

不過出徵兵馬雖多,李恪心裡卻甚是忐忑。

而且主帥韋待價平心而論雖然外統兵馬、內參國政,卻並非什麼文武雙全之輩,恰恰相反,他才幹平庸,最大的優點就是謹慎聽話。

論戰績他半輩子都是充當別人副手,跟在薛仁貴、裴行儉身後混功勞。

論政績他更沒什麼值得誇耀的,修造乾陵都是劉景先、李元軌設計規制,他只充個監工。

擔任吏部天官多年,全靠侍郎魏玄同處置一切,自從魏玄同轉任負責地官他才親自主持部務,結果典選、詮選都搞得一團糟,朝野多有非議。

可就是這麼個文不成武不就的人,武后卻對他寵遇有加,一再委以重任。

其實韋待價也明白,李恪也答應他做元帥,只因為資歷老又謹慎聽話,不會違抗李恪的軍令。

可他畢竟有自知之明,也常“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一直有思退之意。

其實也無怪韋待價緊張過度,這幾個月來可說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一場血腥的大戲已拉開帷幕。徐敬真被押至洛陽牧院,周興一通嚴刑拷打,很快就審出了同謀之人。

原來徐敬真自家鄉逃出,曾偷偷來到神都,找朝廷舊友求助,而當時的成都長史弓嗣業、成都縣令張嗣明皆與李家相善,暗中予以資助,才使得他逃竄千里。

得知元奸之徒曾在自己眼皮底下溜過,焉能不怒?當即下令將弓嗣業、張嗣明逮捕下獄。

很快周興就又上奏附議,揪出一個夠分量的人物秋官尚書張楚金。

說張楚金是徐氏一黨,根本是無稽之談,但這項指控卻甚合武后心意。

原因是張楚金出身幷州,乃是當年李積任幷州刺史時所舉孝廉,既要誅徐氏一門,豈能留與他們親厚之人在朝?

於是張楚金立刻被捕入獄。

所以韋侍價自然很緊張。

他現在夾在武后和李恪之間。

實在是難受。

不提他出徵的擔心。

就說這一年底。

因為一塊奇異石頭的出現,整個成都為之瘋狂。

其實這只是一塊普通的白色圓石,除了稍大一些,與河灘上隨處可見的石頭並沒什麼兩樣,特殊之處在於石上有八個紫色篆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

它的發現者名叫唐同泰,自稱是雍州永安縣人,說是在長江打撈上來的,認為是祥瑞,故而進獻朝廷。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帝之母臨朝稱制,帝王之業永世昌盛!

這是一句多麼美好的祝福,頓時就顯得神聖起來。

”又加以附會,說獻石之人唐同泰本身也是祥瑞,“唐”乃是當今國號,名曰“同泰”即唐室將賴聖母之恩同享康泰,籍貫“永安”又與“永昌帝業”四字相合。

姓氏與國號元符,土地與石文相應,世上豈有這等巧合之事?

必是上蒼旨意。

武三思、武懿宗、武攸寧、宗秦客乃至王本立、元萬頃、周思茂、崔詧之流也紛紛拜賀,都說這石頭是上天賜予太后的“寶圖”。

世上不太可能有這麼巧的事情事,卻也未必是天意,更有可能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石頭遍地都是,只要經過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