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五章 舟山衛,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佑也震驚了。
這可不得了,派偵捕衛去一調查。
這才知道因何如此。
李佑很糾結。
一方面這舟山衛發展的如此之好,假如每個退役屯子都能帶來如此的收入。
李治算什麼?
直接平推。
但是另一方面,假如人人都效仿,拋荒從事商業。
糧食怎麼辦?
古代經商的可不是什麼利用資訊差,低買高賣的形式。
豐年聯合起來欺負泥腿子沒話語權打壓價格,災年囤貨奇居天價賣回給泥腿子!
安定年月聯合官宦權貴大魚吃小魚,戰亂年月勾結異族外敵大發國難財!
平民的災亂與他們無故,軍隊的勝敗跟他們無關,國家的興衰在他們眼裡也毫無波瀾,在春秋戰國時代他們是攻伐的武器,在大一統王朝時代他們是帝國身上的毒瘤,也是最古老又原始落後的資本主義。
他們的所作所為能讓殖民主義看了沉默,馬斯克看了落淚。
就這樣一群玩意兒。
當然這和做小買賣的不同。
那些靠買賣為生餬口的底層人民,一般稱為販。
比如販子、販夫走卒、織蓆販履之輩
李佑一直在糾結是否放開對商業的管制。
假如自己放開了,以後肯定會出現很多新問題。
但是如果自己不放開,那麼他所作所為又和封建帝王沒有區別。
現實會教李佑做人。
所以李佑在這以前還是執行了抑制大商人,支援小買賣的做法。
在這一點點畝產之下搞商業根本不行。
抑商沒錢,輕農沒命。
比如著名的衡山之謀。
齊國要打衡山國,但是又怕幹不過。結果管仲說,讓齊國先高價買衡山國的土特產,兵器。
這樣就引得齊國的鄰國懷疑齊國搞軍備競賽,於是他們也去買衡山國的兵器,再然後鄰國的鄰國也去買衡山國的兵器,結果衡山國的兵器價格翻了好幾倍。
於是,衡山國人民大量放棄農業去製造兵器。
即使用後世的角度看,這也是絕對的產業升級。
從農業向工業的轉型,這不是很好嗎。
同時管仲又要齊國的大臣隰朋,以50錢一石的價格收糧,而當時的市場均價是15錢一石,於是,秉承“盈利就是正義”的理念,衡山國和其他諸國又把存糧全賣給了齊國。
時機成熟了,管仲宣佈齊國和衡山國斷交,兵器也不買了。
兵器也不買了。
兵器市場因為之前的衝動消費,已有了很大的泡沫,齊國一不買,各國都不買了,衡山兵器積壓成山,無人問津。
而糧食生產早被拋之腦後,還把儲備糧瘋狂賣給國,導致衡山國的糧食完全不夠。
並且現在糧食最多的齊國還不跟衡山國交易了。
結果,齊國兵臨城下,衡山國不戰而降。
類似的買鹿制楚、買狐降代,都是用商業的手段把對手的農業幹廢,最終不戰而屈人之兵。
在生產力有限的情況下,重農抑商遠比重商抑農好。
一是因為糧食是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資料。從商業的角度看,糧食與其他商品的關係或許和《管子·輕重篇》裡說的一樣:“谷重萬物輕,谷輕萬物重”。
現在學了經濟學的人也可能說什麼糧食少了就會變貴,貴了就會吸引更多人去生產,然後供給上來了,糧食價格再下降,價格便宜了大家就不生產了,供給又會下降等等。
但實際上谷輕萬物重能出現。
是因為谷一旦重了,鬧了糧食危機了,結果就是掀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