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去年今日此門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五章 處理,開局造了李二的反,a去年今日此門中,免費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些能人用起來放心。

這些人其實也是因禍得福,遠離中央,反而沒有上黑名單。

除了獎懲臣下。

武賢自然是還要安撫人心。

天授革命前李元嘉、李元軌、李恪、李貞、李慎為首的宗室親王多死在武曌屠刀下,他們的子孫也遭牽連,僥倖不死者皆被削去宗籍流放姚州。

儘管是武曌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但是事到如今。

安撫人心用得著他們了。

那就來把責任全部推到王柬之等人身上。

一紙詔令降下,他們的身份得以恢復,按年齡輩分賜予郡王、國公、郡公、縣公等爵位。新都、長寧、安樂等九位郡主也都晉升公主。無論如何李氏皇族又有了生機。

那位原本碩果僅存的鬱林王李千里更是受重視,不但晉封成王,還被召到京城,授予左金吾大將軍之職。

二十九日,皇宮再度舉行典禮。

佛骨舍利到漢中。

因此武曌率文武百官、京師僧眾拜祭供奉在明堂的佛骨舍利,祈求風調雨順、社稷平安。

雖說祈禱之辭與幾個月前如出一轍,但是心境已經不同。

參拜佛骨的儀式結束,武曌興致不減,特意把有功之臣和親近之人留下聊天。

短短几天時間她已經比以往更溫和,這其實是人在受到刺激下的反應。

不得不說養了幾個白眼狼,這種心情那只有四合院裡的傻柱才能瞭解。

她比以往更孤獨。

也和傻柱一樣的心理。

是不是自己的做的不好,才導致孩子們不理解。

或許是這種緣故,武曌今日出乎意料的待人十分和藹,似乎是一個慈祥的老人。

至少表面看上去是這樣!

此時她特意將法藏、慧範兩位僧人喚到近前,笑呵呵道:“記得小時候父親教朕讀《陳涉本紀》,看到當上國君得陳涉,殺掉了同耕之人,甚是氣憤,想不到如今朕也步了陳涉後塵。幸虧昨日婉兒提醒,朕才想起忘了兩位大功臣,若非二位大師日夜祈福。朕豈能逢凶化吉。朕決定封兩位大師為郡公,並賜紫金光祿大夫之位。”

紫金光祿大夫是正三品文散官,多授予致仕老臣,俸祿優厚極為榮耀。

聞聽此言眾人詫異,尤其姚崇。

他們有功倒也不假,畢竟可以心裡安慰女皇。

但這麼重的賞賜太過了吧?

法藏大師也罷,至少是位有德高僧。

胡僧慧範是酒肉和尚,不過是太平公主的男寵哪配得上這麼高的榮譽?

不被誅殺,反而升官。

看來女皇有問題。

但這話也不便說,他還得為保護皇太孫而努力。

慧範唯利是圖,聽說有賞喜不自勝,哪管這富貴從何而來,忙跪倒在地叩謝天恩。法藏卻心如止水,搖頭道:“貧僧感念聖上厚意,但是封賞不敢領受。”

“您老何必謙遜?”李顯滿臉堆笑,“雖說現在宮中出事。但這和你們沒有關係。依然是享譽天下的佛門賢首,區區賞賜受之無愧。”

法藏卻很執著,雙手合十道:“貧僧乃一出家人,富貴官爵不該縈掛在心。今後當持戒慎行專注伽藍,請陛下收回成命……”

見他如此堅決,武曌也不知該如何。這時站在一旁的上官婉兒出來打圓場:“君恩隆重,實不宜推辭;而國師恪守教規,也的確不便領受。臣有個折中之策,聽聞國師有一兄弟是仕途中人,現在地方擔任縣令,以臣之見不妨把給國師的恩賞轉給其弟,官升三級以為酬謝。”

“甚好!”武曌連連點頭,“兩全其美,就這麼辦……國師萬不可再推讓!”

法藏推脫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春來又來倒春寒

天橋賣蒸饃